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纵论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不是学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研究应当系统化,包括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正系统和反系统;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开发也应当系统化;朱子民主思想资源开发系统化应遵循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72.
73.
"东亚儒学"作为21世纪亚洲研究的新学术领域,绝对不是一种企图在东亚地区寻找欧洲思想的对应物的"反射的东方主义"(reflexive Orientalism),更不是孤芳自赏地带有某种自恋狂(narcissism)倾向的、自我肯定的(self-assertive)的以东亚为范围的新"国学"."东亚儒学"是一个自成一格的(suigeneris)、自成体系的学术领域,它并不是中国、日本、朝鲜、台湾、越南各地儒学的机械式的组合或拼装,也不是东亚各地儒学的总合而已.相反地,当东亚各地儒者共同诵读孔孟原典,企望优入圣域的时候,东亚儒者已经超越各地之局限性而形成一种"儒学共同体"."东亚儒学"作为这种东亚"儒学共同体"心智劳动的成果,是一种有机性的思想系统.在这个有机的"东亚儒学"系统之中,并不存在着"中央-边陲"的预设,甚至也不存在着"方法-目的"的预设.相反地,"东亚儒学"撤除一切藩篱, 以"东亚"为整体,为"东亚"而存在.在这个意义下的"东亚儒学",正是21世纪全球化时代中进行"文明对话"的重要精神资产!  相似文献   
74.
在中国古代辞赋文学中,感春的传统可溯自屈原。后世对楚骚中伤春之音的祖述继承,往往因两个相关主题──时间与理想的展开,易于产生动人心魄的佳篇。朱子《感春赋》中“悼芳月之既徂兮,思美人而不见”,就是关合两者的凝炼表现。对于如何消释春愁,这在魏晋玄风影响下的赋作中,曾一度出之以真正悦乐的情调,但因个性弱化而难开生面。既忧时又乐道的情理内涵,在朱子等富文学情趣的理学家手中,获得恰当的拓展,表现出儒家情怀与骚人哀怨的融通。朱子《感春赋》在朝鲜辞赋史上颇具影响,先后出现不少次韵及和韵之作。李朝中期儒学家家尤庵的《次感春赋》在精神境界与情理容量上,对朱子原作尤具会心。究其原因,则在于“惟晦翁其不敢忘”的生命热情以及对儒家忧乐观的深刻体悟。赋的感春传统在朝鲜的流衍,是颇具文化意蕴的一个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75.
自先秦至清代,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家书家训名篇,突出的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它们为维护当时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封建社会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读本,其中有一些治家之道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6.
李欣 《人文杂志》2003,(1):61-64
吾国学者颇能注意稼轩词之道德伦理方面的价值 ,可以增益其文学之审美价值 ,但未能加以解析。本文试图引用康德之理论 ,对此问题予以阐释。康德视人之道德意识为实践理性 ,本文先释解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之相关原理 ,复依此等原理述评稼轩词 ,以求达致揭示此一问题本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77.
朱子与仁斋     
信夫清三郎认为中国在亚洲创建了特殊的国际秩序,以内"华"外"夷"的朝贡制度或宗藩体系构筑了"中国的世界秩序";17世纪后半叶的山鹿素行开始脱离中国中心主义转向日本中心主义,"华夷"观念获得日本中心主义的理论重构,然后18世纪兴起的是"国学"与"兰学".友枝龙太郎认为17世纪的徂徕学派之所以不尊孟子主要是由于孟子的汤武放伐论破坏了君臣关系的伦常秩序,这反映了日本尊君的政治结构及生活传统;在斥孟这一点上徂徕学派与司马光、李觏等近似,而先于徂徕的伊藤仁斋则比较接近於朱子.伊藤仁斋及其子孙的古义堂家学是日本罕有的学问世家,贝塚茂树根据仁斋所读书、所藏书的历史情况,考证认为仁斋年轻时未读到<朱子语类>而只读了节选性质的语录且所读程子书甚於朱子书,故程子兄弟於仁斋的学风影响要大於朱子.18世纪的太宰春台认为贝原损轩由信奉程朱到晚年质疑程朱,这是损轩的巨大进步与转折,但损轩只怀疑程朱学不合圣学但未知程朱学正是通过孟子之变异而发展过来;春台敬佩损轩的学识但他认为他自己排程朱、复孔学的努力是损轩所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78.
信夫清三郎认为中国在亚洲创建了特殊的国际秩序,以内"华"外"夷"的朝贡制度或宗藩体系构筑了"中国的世界秩序";17世纪后半叶的山鹿素行开始脱离中国中心主义转向日本中心主义,"华夷"观念获得日本中心主义的理论重构,然后18世纪兴起的是"国学"与"兰学".友枝龙太郎认为17世纪的徂徕学派之所以不尊孟子主要是由于孟子的汤武放伐论破坏了君臣关系的伦常秩序,这反映了日本尊君的政治结构及生活传统;在斥孟这一点上徂徕学派与司马光、李觏等近似,而先于徂徕的伊藤仁斋则比较接近於朱子.伊藤仁斋及其子孙的古义堂家学是日本罕有的学问世家,贝塚茂树根据仁斋所读书、所藏书的历史情况,考证认为仁斋年轻时未读到<朱子语类>而只读了节选性质的语录且所读程子书甚於朱子书,故程子兄弟於仁斋的学风影响要大於朱子.18世纪的太宰春台认为贝原损轩由信奉程朱到晚年质疑程朱,这是损轩的巨大进步与转折,但损轩只怀疑程朱学不合圣学但未知程朱学正是通过孟子之变异而发展过来;春台敬佩损轩的学识但他认为他自己排程朱、复孔学的努力是损轩所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79.
80.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管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