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189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28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企图在更为广阔和统一的思想语境里对话性地诠释巴赫金思想的精髓。多样性的巴赫金思想并非散沙一盘,对话理论及其人文精神是它的精髓。巴赫金终生徜徉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和诗学各人文学科领域,而其中心工作就是建构自身的对话理论,他以之贯串于所有的人文学科各领域的研究中,而人文精神是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体现出的核心精神,对话理论在其根底上是关于人的理论,是巴赫金终生为人而斗争的理论结晶,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它以人为对象,关心人的主体建构,关心人的存在和命运,关心人的平等和自由。就诗学来说,巴赫金的杰出之处在于,在20世纪“语言论转向”的文化语境里,他既能以复调小说理论这种对话理论的变体来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形式,又能在这种形式的阐释里以自己的人文精神深刻地理解这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2.
《江西社会科学》2016,(9):107-115
律令制的法律体系到隋唐时期渐臻完善。《天圣令》中较集中的丁匠资料,为我们就公共工程建设中丁匠役作种类的考察,进而揭示唐代徭役制度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帮助。与以往更多是在官府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区分中考察匠人地位的关注点不同,丁匠同役的令文将二者间建立联系且置于同等法律地位上,启发人们以新的角度关注匠人,尤其是匠人群体的层级及其内部各色服役的区别。除了承担正役以外,丁匠也是杂徭、色役的征派对象。  相似文献   
23.
在春秋战国变革的社会格局中,以儒、法为代表的哲学家们都以政治谋士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秩序的重构中.虽然在理论上,以儒家为代表的理论派强调主要使用先王的传统规范(儒家习惯法之"礼")来治理社会,以法家为代表的实践派强调通过创制新的法律(成文法)来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然而在现实层面,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各国都普遍选择以国家权力控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在国家权力控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形成过程中,秦及汉帝国逐步形成的"齐民制"和"家产制"二元社会结构,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秦汉根植于高度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整合模式、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国家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24.
西夏文《经史杂抄》一书出土已近百年,因首尾皆佚,内容芜杂,此前一直未获全文解读,出处亦不明。本文指出此书主要依据敦煌汉文文献《新集文词九经抄》编译而来,是目前所知西夏人编译的唯一一本通篇征引汉文俗文学的作品。对它的解读可以解决夏译汉籍悬而未决的最后一个谜团,从而为研究西夏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一份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25.
张俊之 《东岳论丛》2012,33(4):102-105
二王杂帖是研究二王书法、生平和东晋社会、历史、语言的重要材料.目前所据最好的释文为《全晋文》,但其中有不少误释,如将“写”误释作“高”、“送”误释作“道”、“具”误释作“既”、“处”误释作“不可”等等,从而影响了对杂帖内容的正确解读,对此,本文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26.
沈燕清 《世界民族》2008,20(3):41-47
本文分析了鸦片专卖税收承包制度下爪哇的民族关系.作者认为,并不能将鸦片专卖税收承包制理解为华人剥削爪哇人民的工具,该制度反映了当时爪哇社会复杂的民族关系,并使之进一步复杂化:一方面,它是荷兰人、爪哇王公贵族、华人鸦片承包者等各民族精英利益整合的结果;另一方面,它的实行使荷兰人与爪哇人、荷兰人与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该制度被废除.  相似文献   
27.
关于中国家庭户变化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家庭研究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指出家庭户的演化是立户模式与家庭代际人口结构的互动过程,并就此推论中国流行的主干家庭模式在未来会促发老年"空巢"家庭.研究发现,人口因素对家庭户规模缩小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减弱,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正在增强.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迅速,表明家庭分化水平正在提高.近年城乡隔代户人口比例增加显著,农村的情况尤其突出,反映了农村大量住户只剩老人与少儿留守的情况.此外,文章对不同阶段的人口流动对家庭分化与聚合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丁文 《学术探索》2008,(5):114-120
作为月刊“选报”的《东方杂志》,如何在以日报为主的大量报刊与读者之间扮演好舆论“传输者”的角色,其间的信息中转与过滤作用绝不应受到忽视。处于“原报刊”与读者两极中的《东方杂志》,势必受到这种“源头”与“流向”的影响。考察在于此二者作用力之下《东方杂志》的自我表现,有助于透视这份近代重要报刊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29.
大文学观与文学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2000年底,杨义先生提出他的“文学三世”说,认为“古代文史混杂、文笔并举,奉行的是‘杂文学’观念;20世纪接受西方‘纯文学’观念,把文学祛杂提纯,采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分法;到了世纪之交,文学开始怀着强烈的欲望,要求在文化深度与人类意识中获得对自己存在的身份和价值的证明,从而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大文学’的观念。”他在文中对大文学观进一步阐释道:“文学在中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一个向其他人文学科开放的系统。……这种文学(即杂文学)称谓未经近代纯文学观念的洗礼,自然流于驳杂。  相似文献   
30.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8,(2):126-131
汉代诗歌的发展明确显示出从"歌诗"到"诗"的演进轨迹,而文人五言诗是脱离音乐独立存在的文学样式.一、汉代人有作歌言志言情的传统,歌是汉代歌诗的早期形式,其后则为乐府歌诗.二、西汉和东汉前期可称四言诗为"诗".因四言是<诗经>的主要形式,而五言诗及其它诗式不能称为"诗".三、五言诗的起源与新声杂曲有关,故称五言为杂诗,南朝王融、江淹杂体诗也是指五言诗.四、文学史认为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诗,其实此诗初无题名,只是"歌诗".五、文人五言诗大约起源于东汉桓灵之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