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作为同一社会共同体共有生活方式的物化遗存,每一个考古文化都有一套可以与其他考古文化相区别的独特内涵。然而吴文化却缺乏这种独特的内涵,其表现为吴人的墓葬没有一定的形制与葬俗,吴人的器物也缺乏固定的器型与特色,吴文化的不定型和变动性反映出吴人兼收并包和多元杂糅的特点。究其原因,吴文化的这一特点是吴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2.
于冰是张欣小说《最后一个偶像》着力塑造的一个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都市女性偶像。在于冰的身上 ,杂糅了现代意识和传统道德。对于冰形象的着力塑造 ,正表明了作者小说创作中挥之不去的偶像情结 ,即在偶像的塑造上眷念传统美德 ;在文本写作上因袭传统表现手法 :多元、线性、象征 ;在叙事话语上崇尚传统审美趣味 ,拒绝“身体写作”  相似文献   
23.
在存在论视阈下,对西方文学自古希腊至今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发现西方文学自古以来一直关注人的生命情感,使人类在对象性的文学材料中反观自身,领会超越性存在。21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将继续体现"存在",具体表现为题材多元化、电子媒介多模态化、文学元素杂糅化和经典文学大众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24.
受直译体影响,元杂剧的虚词有了非汉语的用法:方位词“里”、“根底(的)”、“上”、“上头”、“行”表示介词应具有的处所、对象、原因等意义,并形成了“介词+名词(代词)+方位词”汉蒙杂糅句式;助词“来”、“来的”、“呵”、“者”表示过去时、假设语气、祈使语气等。  相似文献   
25.
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文化身份观来分析电影《刮痧》。认为主人公许大同不断探索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即从母国文化的回归,到文化差异的冲击,再到中西文化的妥协,是一个文化协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华裔美国人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杂糅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26.
在分析了小说《卡普里考尼亚》中主人公——混血儿诺曼的身份僵局状态之后,援引后殖民研究的一些观点,认为白人殖民统治扭曲了诺曼的心理和意识,使其带上了"白面具"。接下来分析了白黑对立中白人优越论的虚幻和人为性,由此进一步论述了诺曼可能的僵局破解之途。  相似文献   
27.
28.
29.
《江西社会科学》2016,(8):98-102
文化的杂糅与共生是后殖民语境下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文化的杂糅投射到文学上,则形塑出别具一格的文本特征与文学叙述风格。就马来西亚华人作家的华语文学创作而言,则体现出西方性、本土性和中国性的文化杂糅向度,呈现出多元文化文学叙事的美学图景。尤其是其原乡叙事,在文化杂糅的视域下,更方显它的绰约多姿以及隐藏于创作者背后的身份焦虑、文化认同、族裔离散等深层次的题旨内涵。  相似文献   
30.
当前美剧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倍受追捧,然而在当下的热播美剧中,后殖民主义倾向极为明显,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形象被严重扭曲,虽然经过模拟与杂糅出现了既不同于宗主国文化又不同于原殖民地文化的"第三空间",但是中国人或者华裔仍旧经常处于没有话语权的"属下"地位。美剧中的后殖民倾向会使得中国年轻的受众对中国、中国人乃至中国文化产生错误的认识。抵御后殖民思想的入侵不仅仅靠观众自己的觉悟,也是一个值得政策制定者、文化研究者深思熟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