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86篇 |
免费 | 437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77篇 |
劳动科学 | 119篇 |
民族学 | 316篇 |
人才学 | 203篇 |
人口学 | 68篇 |
丛书文集 | 5352篇 |
理论方法论 | 948篇 |
综合类 | 9940篇 |
社会学 | 790篇 |
统计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0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459篇 |
2020年 | 416篇 |
2019年 | 397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259篇 |
2016年 | 360篇 |
2015年 | 565篇 |
2014年 | 1087篇 |
2013年 | 938篇 |
2012年 | 1153篇 |
2011年 | 1272篇 |
2010年 | 1197篇 |
2009年 | 1224篇 |
2008年 | 1483篇 |
2007年 | 1247篇 |
2006年 | 1095篇 |
2005年 | 1044篇 |
2004年 | 844篇 |
2003年 | 780篇 |
2002年 | 584篇 |
2001年 | 522篇 |
2000年 | 390篇 |
1999年 | 204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段卫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5-51+153
权利泛化论不能成为阻碍新兴权利证成的充足理由。新兴权利的证成标准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个人利益对新兴权利的证成起到了初步证成的功能,而共同善则对新兴权利的证成提供了最终的保障。个人利益和共同善都是权利证成的内在理由,对于新兴权利的证成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保护权利的成本等具体操作问题则是权利证成的外在理由,对于新兴权利的证成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内在理由证成了某种要求应当成为权利的正当性,而外在理由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权利应当受到保护的程度。在新兴权利的法定化过程中,社会成本问题、权利冲突问题等需要得到妥善处置,从而使权利秩序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02.
王立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68-72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乃至史书、野史笔记 ,透露了中国古人把异国人看作鬼兽的传统认知模式 ,对于海外他族人们“非人类性”———“兽性”的着意强调。中国古代关于海外世界的叙事描述 ,小说、正史、野闻之间互动互渗 ,迎合“华夏中心主义”的优越感 ,强化了华夏民族自我封闭的文化模式 ,一定程度上延展、催化了明清小说叙事中的神秘崇拜 相似文献
103.
赵效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5):82-86
本文拟通过叙述和分析孟定傣德个体人的生日和名字现象,使他们的世界中存在于人体内外的时间得以略见一斑。孟定傣德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多名字,随着生命历程的时间之流,以及相对比较共时性的语境变化,人的名字也在迁流:产生、搁置、唤起、更换、累积、遗失、死亡、再生。这种迁流通过与生日、出生顺序等等时间现象的直接联系,通过生日、名字与健康、文化性别(gender)、知识、社会地位等状况的纠缠,塑造着一种有时间的人。 相似文献
104.
贺江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15(5):31-34
本文分析了旧的妇女观对社会及妇女自身心理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妇女应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责任,认为强化社会参与程度是摒弃旧的妇女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5.
李鹏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4)
陶渊明顺应自然、适意自乐的精神放牧,是建筑在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前提之上的.而这种生存环境,包涵了以天人之缘为核心的天文生态环境与以人际情缘为核心的人文生态环境.陶渊明以大量诗歌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观,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田园诗歌所共同坚守的建筑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上的生态伦理价值以及建筑在人与人和睦关系之上的社会伦理价值,从而为中国隐逸文化营造出一片精神放牧的绿色团田. 相似文献
106.
张树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5-12
王栋从关注民生的角度阐述了人欲的合理性,竭力反对"去人欲"的观点,提出了人欲不能无的主张。他认为"人欲不能无",理学家提出"察私防欲"的主张是由于对"慎独"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同时,王栋还指出人的物质需求是不能遏制的,只是要注意"节约"罢了。孔子的"克己"、孟子的"寡欲"的核心乃实指"节欲"之意。不过,王栋所说的"人欲不能无"中的"人欲"也并非指一切人欲,而是指满足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欲。事实上王栋是反对"恶欲"的。他要人们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少忧戚,多坦荡。努力做到"淡而不厌"。 相似文献
10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并以理论反哺实践的典范。目前,全党上下掀起了践行和谐社会的高潮。因而从马克思主义视域把握和谐,从哲学层面认识和谐,对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保持清醒的意识,坚持正确的方向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作浅谈。 相似文献
108.
培育法制观念相对于整个法制工程而言是先导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西方法治思想源远流长,而中国人治思想极为丰富。当前中国官方和民间存在着法制观念的诸多障碍:官方视法律为管制民众的工具,持片面的"秩序观",对法制采取"机会主义"和"便利"态度,盛行官场"潜规则";民间"情"重于"法",迷信"关系",缺乏权利观念和争讼意识。官方和民间的观念障碍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培育法制观念既是渐进的,又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109.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我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现状表现为:环境权利纠纷解决诉讼渠道不畅、私权救济方式对环境权利损害救济不足。究其原因,既有因政治问题不可诉形成的政治难点,也有因环境权利立法缺失、宪法司法化不能、具体环境权利实现障碍所形成的法律难点。随着可诉性理论的成熟,将国家行为混同于政治问题的困境将逐渐化解,政治问题的司法化范围将随之扩大。破解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法律难点需要立法理念的提升。在制度设计上,宪法诉讼是我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根本路径,应通过行政法路径积极推动环境权利的宪法诉讼,同时通过私法有限度的实现环境权利的可诉,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0.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近代社会契约理论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在现代国家生成过程中,用来解释政府或国家起源及其权力合法性的理论学说。作为近代社会契约理论代表人物的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他们虽然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分歧,但是权力制约却始终是他们探讨的核心主题。对于卢梭而言,他视稳定的社会模式为理所当然,所以他的社会契约理论不是稳定社会的方法,而是要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以使人性回归,使人们获得完全自由、社会归于正义。他提出以公意作为国家的最高指导,公意代表人民以及人民的公共意志,政府只是公意命令的执行者,政府权力来自于公意,所以政府就必然就要受到人民权利的制约。可见,权力制约思想不仅是近代社会契约论所蕴含的基本理论旨趣,实际上也构成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