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以含意隐晦、意境朦胧而著称,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诗中情态、象态、意态及曲折有致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它产生了无限的多义性,这种多义性又隐约在独特的情感和意象之中,本文试从意象、用典、文本的不确定性以及<锦瑟>在李商隐诗集中的地位几方面进行浅析.不刻意求新求深,只求理出思路、解释通达.读者可以在解读的过程中对其作多义性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22.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诗《登乐游原》的最后两句历来争议颇多。对字面意义的不同理解影响了人们对诗歌内涵的不同解读。在总结了学术界对这两句诗的几种主要观点后,从"只是"一词的意义着手,分析了全唐诗中所有的"只是",总结出了该词在唐代的九个义项。再结合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对诗歌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3.
元稹与李商隐的悼亡诗存在着许多相同点,具体表现为诗歌内容选材上忆昔与抚今相结合、情感表达上的感伤与抱憾相结合和创作结构上的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而这是由他们相似的婚姻生活、经历决定的。  相似文献   
24.
黄仲则是乾嘉诗坛上有名的诗人,他接受李商隐诗艺所形成的感伤诗美在盛世繁响中特立独行,在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25.
张涛  贾学书 《船山学刊》2007,(3):159-160
对晚唐诗人李商隐《锦瑟》诗的诠释具有多义性,笔者从文学心理学的角度对《锦瑟》诗的四组意象进行了分析,并从读者接受的视角感受此诗所蕴涵的诗歌审美指向,得出《锦瑟》是一首歌颂爱情,倾诉作者对爱情无限渴望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26.
韩大强 《唐都学刊》2006,22(6):48-52
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人的诗歌在奇特幻想和浪漫精神方面有着共同的特质。三李与唐代其他文人一样热衷学道、访道、做道,而且道教思想和神仙观念对他们人生态度、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三李对神仙观念也进行了世俗化和艺术化的改造,从“道”路—“道”情—“道”理三个层面凸显出逐渐深入改造的意义。神仙题材在他们的作品中主要是作为隐喻、象征而存在,是抒发情志的手段和依托。其审美成分大于信仰成分,艺术意义超过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27.
尚永亮  洪迎华 《唐都学刊》2003,19(1):128-130
李商隐是一位在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其诗歌的整理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但对其文的整理研究,却冷清了许多。这与其唐代文章大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刘学锴、余恕诚二君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在辑录前人考订补笺的基础上,汇集自己考订、补正的新成果,将李商隐所存之文合为一编,重新整理、编次,在最基本的文献层面为李文研究廓清榛莽,且多有新见,其有功于李商隐研究乃至于整个唐代文史研究者实在多多。  相似文献   
28.
夕阳无限好     
刘苏英 《老友》2010,(6):1-1
古往今来,感悟老年的诗词、名句不胜枚举,其中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最是铭心刻骨。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道出了多少人对晚景不长的迷惘和留恋啊!也有乐天派反其意而歌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种旷达和自信,同样令人感动。随着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增多,老年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29.
李商隐的咏史诗是由晚唐日益衰败的社会现实、个人的坎坷遭遇以及咏史诗的发展规律促成的.李商隐咏史诗以封建王朝的兴亡和统治者的荒淫奢侈为题材,揭露和讽刺晚唐封建帝王乱政误国、腐化堕落、妄翼成仙的恶行,赞扬了英雄人物不屈服于邪恶势力而坚决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30.
李商隐诗作的隐义性历来多难索解。从创作心态角度进行研究 ,前人多侧重于常态心理而未涉及其变异心理。义山诗的变异心理表现为 :担心美好事物易逝的“强迫性感伤”情绪 ,压抑对婚姻的怨恨并将其转化为关爱的“反向形式” ,时有压抑性兴奋并将其雅化诗化为“性诙谐”诗作 ,只有在具禁止色彩的恋爱对象时才燃起“犯禁”的激情并在其影响下形成“忆内”诗与“恋情诗”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