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佘丹清 《兰州学刊》2006,(11):82-83,115
梁宗岱与梵乐希因为共同的文学理想构成异国之交。在对梵乐希的接受与传播中,梁宗岱成为我国象征主义诗歌纯诗理论整体观论第一人,又可以说是最后一个象征主义诗论家①。他为诗学领域展示了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立体化的纯诗论体系,这由象征主义诗论以及梵乐希象征主义纯诗论与中国古典象征主义理论有机化合而来。所以他的诗论理论来源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另一个则是国外的象征主义诗论,特别是梵希乐的纯诗理论。但是,梁宗岱却不是一个完整的象征主义诗歌创造者,这是因为他的聪明自恃而又疏于持续造成的。  相似文献   
72.
李欧·李奥尼的图画书《鱼就是鱼》蕴含了生活哲学、友情和认识自我等生成性主题,并具有生成的差异化的想象,给人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审美愉悦。同时,作品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自主生成,对生成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3.
公元一、二世纪佛教诗人马呜的《美难陀传》,是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国外已陆续出版了《美难陀传》的多种译本,有关的翻译和研究著作也覆盖多种语言,但中国未有译介。《美难陀传》主要讲述了佛陀度化堂弟难陀的故事。这部作品在思想上,有极其鲜明的佛教特色,在艺术上,它也展现了令人瞩目的闪光之处与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74.
梵二会议是天主教神学的分水岭,天主教会的婚姻观自梵二会议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主教的教会训导是天主教会官方思想的代表,因而探讨天主教婚姻观在梵二会议之后的新发展则必须要关注教会训导中相关的阐述.比较和分析梵二会议前后天主教的官方文件,可以发现二者在对婚姻的性质、目的及婚姻中夫妻关系的表述上均有了看似细微却意义重大的调整和改变,这正是天主教婚姻观发展的表现,而天主教婚姻观的这些发展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教会伦理神学转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现代性的追求”与“考问现代性 :内核、他者与另度理路”两个层面对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都市文化在中国 1 930 -1 94 5》一书作了深入的分析 ,并从“上海现代性的想象与重构”方面对此书的价值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初,当刚发展起来的比较文学受到攻击与非难时,梵.第根对比较文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历史、方法、分类等各个方面,都作了系统的总结与理论阐述,从而使影响研究系统化,对于规范比较文学这门新的学科,使之朝科学性、方法论的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十年后,基亚在梵.第根的基础上,更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目的,并提出了与梵.第根不同的研究方法与分类标准,尤其修正了梵.第根对于“一般文学”的认识与划分,进一步完善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理论与体系。  相似文献   
77.
印度"梵"与中国老庄之"道"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反映着古代人类的思想与精神生活。本文将"梵"与"道"从相似性与差异性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讨人类智慧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78.
豫剧《梵王宫》又名《洛阳桥》,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是梵王宫。梵王宫原型就是今天竺寺遗址内供奉那罗延神王的梵王殿。天竺寺是唐代宗宝应元年由西来的五百梵僧建立的密宗寺庙,唐宋时期几度兴废,那罗延神王信仰却一直很兴盛。元代天竺寺属于曹洞宗,元以后民间称之为梵王宫。  相似文献   
79.
张绍斌 《南亚研究》2010,(1):111-124
《薄伽梵歌》是印度教宗教哲学的圣典,数论和瑜伽是其核心内容;《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原人”和“道”在这两部经典中是核心概念。本文概括和确定两个概念的丰富内涵,并从本体论性质、本体论的意义及相关的人生论三个角度对两个概念和各自所属思想体系进行比较。所探索的问题和结论,有助于开拓《道德经》文本解读的空间,对进一步揭示以中印古代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内在特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0.
在《爱他罗氏梵书》中有一篇韵散结合的故事《苏那式钵》,描写吠陀时期印度以活人献祭的习俗.王族子弟卢醢多不愿意充当献祭的牺牲,其父以巨额资产换取一位贫困婆罗门的次子苏那式钵作为替身.在火刑中苏那式钵向神虔诚祈祷并念诵颂神的诗篇.在不断的祈祷和颂神中,献祭得以圆满完成.而苏那式钵,虽经烈火焚烧,但却毫发未损.婆罗门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苏那式钵》的文学特征是缘起明确,情节婉曲,高潮渐近,指归分明.《苏那式钵》的宗教学意义是个人渺小,生命脆弱;神具大能,祭祀万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