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9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9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1260篇
社会学   29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晓明  王喜伶 《云梦学刊》2008,29(1):133-135
纳兰性德诗词叠字词使用比例大、范围广、频率高,主要是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拟声词所构成.其叠字词主要出现在句子开头、结尾和句中,有的也独立成句.由于纳兰性德诗词中叠字词的恰当使用,也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82.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影响最为广泛而深远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中国人民最崇敬的杰出领袖。他的事业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他的伟人风范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实,他还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人和书法家。可以这样说,他的诗词应当是中国旧体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那么博大的胸襟,那么豪迈的气概,那么恰到好处的表达,不敢说前无古人,但肯定可以说后无来者了。  相似文献   
83.
咏花诗词作为咏物诗词的一个分支在中国历代诗词中蔚为大宗.在唐宋时达臻巅峰.名花意泉丰富精深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亦于此时达到了顶点,这与唐宋之际著名的文人墨客的大力歌咏与推崇是分不开的.他们在继承前代咏花的基础之上将其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格化的内涵,生发出寄寓身世、标举人格、悦君求名、壮怀抒志四种歌咏模式,对咏花诗词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审美意蕴在此之上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现.唐宋名人以其神来之笔写尽了名花的美态、风骨与品格,使名花形神更加深入人心,积淀成为更加厚童而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意象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84.
李昊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237-238
网络传统诗词不单单指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赏评的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也包括那些时人在网络上的原创和通过网络传播的传统诗词。本文将通过观察传统诗词网络传播的主体、受众以及网络传播形式的变化,具体分析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发展形式,找出传统诗词网络传播中存在哪些问题,提出相对的解决方案,以此让传统诗词借力着网络时代,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5.
清代词集序跋中的诗词体性之异论,主要体现在六个维面:一是偏于从艺术体制与内在质性角度予以辨分;二是偏于从创作主体素质要求角度予以辨分;三是偏于从创作旨向与艺术功能角度予以辨分;四是偏于从结构笔法与技巧运用角度予以辨分;五是偏于从声调运用与音律表现角度予以辨分;六是偏于从面貌呈现与审美风格角度予以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与相互融通,从不同视点上展开、充实与深化了传统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把握词之体性提供了宽阔而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86.
文学作家可以被誉为时代的镜子,从古至今,文人都是用笔来详尽的描写社会,用犀利的语言,华美的诗词来反映当代社会。本文以《秦妇吟》为例来反映社会现象和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87.
“话语立场”即出场言说的角度和取向。女性意识是李清照《词论》话语立场的基点 ,《词论》是词体建构发展至该阶段的对词体内部音乐性和文学性这一矛盾的一种共时性把握 ,其词体本质论的思想基础也正是女性意识。今人对《词论》话语立场两种截然相反的阐释取向出自相同的阐释策略 ,均未能切中肯綮以至于南辕北辙。阐释视角的转换是为了拓展阐释的空间 ,将被取代和遮蔽的言说声音还原于历史主义的阐释链条  相似文献   
88.
船山诗词的“梦境”是他在特定心理空间对审美意象进行审美观照的生命精神家园。在他审美生命态度升华的“气韵说”与“幻境”梦、审美生命意象建构的“情景说”与“清境”梦、审美生命体验节奏的“势意说”与“壮境”梦相印证下,有着浓郁的古典生命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89.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听觉意象同视觉意象一样,都是诗人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种种听觉意象作为融合着民族心理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和丰富的情感意味的艺术意象,它具有类型性、集体共识性、虚拟性、情景性、寓意性、象征性和视觉、听觉综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0.
自唐宋始,小说和诗词这两种不同的古典文学样式呈现出了互渗相涵之态势,亦即文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在文言和白话小说创作中羼入诗词韵语,从而形成了散韵相间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固定表达模式.这种带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奇观的展现,是有着社会文化背景、作家审美趣尚、及读者接受心理等多层面、深层次的历史渊源的.羼入小说中的诗词韵语具有题材广泛、体裁骸备、措置有度等突出特征,在小说中极力发挥着彰显主旨、寄寓情理、渲染氛围、烘托形象、刻画性格、剖析心灵、贯穿脉线、展开情节等众多而又独特的审美功用.这种文学表达对促进当时小说的发展繁荣、诗词的传播流布及人们的鉴赏解读等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