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3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33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71篇
理论方法论   189篇
综合类   1823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伍德罗·威尔逊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德罗·威尔逊在其执政时期,利用一战的有利时机提出"十四点"和战后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妄图以此来领导世界,建立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威尔逊倡导建立由美国主宰的世界新秩序决非偶然,这是由一战时期美国经济的膨胀和威尔逊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扩张主义思想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2.
施蛰存的<阿褴公主>与郭沫若的<孔雀胆>题材相同而大异其趣:<阿褴公主>注重市民趣味,把英雄传奇解构为世俗人生;<孔雀胆>强调政治功利,把爱情悲剧升华为"献给现实的蟠桃".二者的差异表现了现代文学的两种不同倾向:体闲与功利.  相似文献   
123.
詹姆逊将作为文体学概念的"寓言"改造为一个艺术存在范畴,认为寓言是一种再现模式,是文本不可再现历史的再现方式。历史的文体化必然走向寓言化,对文本的阐释也是一种寓言式重写。在詹姆逊的寓言理论中寄寓了詹姆逊诗学的文学理想和政治期待,这是其诗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4.
中国戏曲的间离效果不是作为一种规则、理论有意识地运用,而是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前后承传,广泛存在于中国戏曲的剧首、剧中、剧尾.中国古代戏曲自始至终都弥漫在或隐或显的间离效果中.它紧紧附着于丰富的情感或趣味,和剧本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增添了整个戏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5.
本文认为,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儒教文明将成为西方文明的主要威胁之一的观点是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的代表。笔者对亨廷顿的"中国威胁论"进行了批驳,并对此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探讨。最后,就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6.
关于阿保机死后其次子德光何以嗣立,史家一向有不同说法,其中,以为德光之立"乃因太祖遗命",似成定论.其实,"太祖遗诏"当为太子倍继位诏.述律皇后为了后族的政治利益,久欲废长立次,故于阿保机驾崩前后,策划实施了一整套夺权计划首先杀使灭诏;继而杀"难制者";然后诱太子就范;大局已定之后,又导演一幕"帐前择帅"之闹剧而使德光堂皇登基.这才是历史之本貌.  相似文献   
127.
鸦片战争前后正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即从闭关锁国到被洋枪洋炮打开国门,被迫对外开放.其间,各种文化和思想交流异常活跃,出现了新旧思想和观念的猛烈碰撞,并由此引发了"质”的变化.在德国人眼里,中国的"图像”已从鸦片战争前的文明古国演变为战后积贫积弱、怪诞不经的蒙昧落后的形象.因此,他们认为,必须把欧洲的文明和进步强加到中国人的身上;相反,中国的有识之士也开始"睁眼看世界”,虚心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文明成果,主动打破两千年来传统的禁锢和枷锁,开始直面神秘的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28.
《看虹录》、《摘星录》等是沈从文 40年代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藉着和声作曲方法表达一种“向虚空凝眸”的抽象印象,探索生命的神与美。沈从文试图通过这些作品在抽象思索的热情中重新给人好好地作一番诠释, 创造一种与过去情感十分相近的诗,以使生命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129.
《水云》是沈从文著作中一个最为特殊的文本, 它从哲理性、美学性高度,借助心灵独白或自我对白的方式, 对自己的审美追求作了重要表达。在生命中“偶然”向如虹如星的接触中, 激起“情感”的燃烧, 用“抽象抒情、绪体操”将这种燃烧化成作品--《水云》的这种“偶然+ 情感”模式正是沈从文的“人学”模式和“创作模式”, 认识这一模式, 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沈从文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分析,指出了这一“环套”教学模式多个弊端,同时也提出了调整、改革这一“环套”模式的紧迫性和改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