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无论近现代地图还是古代地图都不是对地球面貌的客观再现,而是对现实世界的主观认识和主观表达。民国以来对于中国传统舆图的研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而将研究的视角和内容大多聚焦于地图的绘制方法。受到民国以来社会环境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以往对于中国传统舆图绘制方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析舆图绘制中蕴含的"科学",认为"科学"是世界所有文化中地图绘制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好"的。事实上中国传统舆图的主流是"非科学"的,同时"科学"本身是中性的,其价值判断主要基于社会文化等因素,且历史的发展具有多元性,研究时应当具有同情的眼光。  相似文献   
62.
尽管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对"科学"与"技术"的分际不清,使其所确立的学术目标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从而引发了学术界至今纠缠不清的"李约瑟难题"。要回答这一难题,首先必须厘清"科学"与"技术"的不同内涵,进而对儒家的"实用理性精神"、道家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以及道教的"经验主义"传统对科学事业的制约作用进行必要的反省和认识。  相似文献   
63.
以经济活动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演绎,可以得到资源、资本和社会力三种经济方式。从对资源的劳动积累角度考察经济活动的资源转型,只有社会力经济方式才能实施转型,资源和资本两种经济方式与经济转型无关,这一结论暗示"李约瑟之谜"中论及的科技和经济等主要条件不构成经济转型的因素。在"李约瑟瓶颈"的情境中实施以生活质量正向改善为目标的经济转型,模型演绎的结论是:必须首先对社会力进行正向调整,而后进行负向调整。史实佐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4.
中国没有实现工业革命的基本原因在于,明清王朝对江南实行错误的区域政策,歧视和屠杀江南士绅的政策摧毁了工业革命的人才基础。破坏了工业革命产生的人文土壤;对江南工商业的重税政策和海禁政策切断了工业革命资金来源的渠道,堵死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道。当前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制订正确的区域政策,实现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起飞。  相似文献   
65.
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 拥有较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和获奖成果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获奖者做出获奖研究工作的所在国家”为标准,通过统计世界各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人数,发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高度集中于美、英、德、法等主要创新型国家;分析这些创新型国家所具有的以原始性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独特而富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拥有培养和造就科学精英的世界一流大学、强大的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开放、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等基本内涵,揭示了作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科学精英进行获奖研究工作的创新机制、社会支持系统;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向创造型国家迈进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分析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巨大差距;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中国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这一问题作了独到的解析,深入揭示了造成中国与国际上创新型国家之差距的主要原因。正视现实,不急于求成,踏实、切实地解决好每一个问题,中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将不会是一个梦,中国也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6.
由于“李约瑟难题”的陈述本身存在问题,因此无法对之作出合理的解释。基于这一考虑,我们把“李约瑟难题”修改为“半李约瑟难题”和“广义李约瑟难题”,以便对之作出合乎逻辑的、统一的解释。这一解释表明,不同国家在科技、教育、政治、经济、学术等方面的差异盖由文化传统或文化基因的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67.
李约瑟博士31岁时被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37岁开始学习中文,并花费50多年时间。呕心沥血撰写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宣传中国文化,架起了中西科技史交流的桥梁,让全世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68.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史 ,从制度层面对李约瑟之谜进行考察和分析 ,认为造成中国 18世纪中叶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是 :封建皇权的统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压抑了人们在产业领域的创新精神 ,产权保护制度与交易制度的缺位进一步阻碍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指出产业技术队伍的稳定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 ,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下 ,吸取历史教训 ,破除不合时宜的旧制度 ,建立相宜的制度吸引和激励各种人才投身各个行业领域 ,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9.
中国古代科技繁荣,为什么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就是科技史上有名的“李约瑟难题”.不同于专家学者多从经济、政治、文化、地域等多维视角关注和研究“李约瑟难题”,文章转换角度,尝试从思维模式视角探讨“李约瑟难题”出现的原因.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演绎、轻归纳,重实用、轻理论,重伦理、轻真理等工匠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衰退和落后.要想促进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理论研究、重视演绎推理和数学的方法论的作用,探索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0.
徐刚 《东南学术》2011,(4):160-168
莱布尼茨、李约瑟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代表人物,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中国古代哲学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他们对朱熹理学中许多重要的概念、范畴、命题、论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选此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对我们今天全面地正确认识中西方哲学不同形态、不同特征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