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13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02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研究一类具有多源干扰的非线性系统在有限时间条件下抗干扰问题,提出有限时间精细抗干扰控制方案.通过设计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解决系统中含有的不确定性非线性项,同时保证复合系统全局有限时间稳定.最后,通过一个数值仿真实例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控制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成浑是朝鲜朝前期杰出的性理学家,也是一生践行圣贤之学的儒学家,学术贡献非常大,在韩国儒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是山林派学者之故,他在韩国儒学史上没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因此,我们通过考察成浑和李珥之间进行的论辩内容,阐明成浑性理学的"理气一发主理主气说"、"四端七情主理主气说"、"道心人心主理主气说"等特征,可以进一步探讨成浑性理学在韩国儒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作为现代主义美学最初的理论 ,移情论体现出人们“自下而上”通过实验心理学探明审美心理的一种企图。浮龙·李以康德美学为起点 ,试图证明美不可能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事物本性 ,美只是人观察和解释事物时采取的一种主观方式。移情的发生归根结底在于不包含任何客体信息、不存在个体思想感情的普遍化概念 ;正是这种普遍化使得主体的活动被转移到客体继而成为客体的性质 ,即主客合一。移情是知觉在把握客体形状时一种不受干扰、平衡、稳定和持续的过程。进入人的意识并且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的是移情活动中生命力所发生的变化。浮龙·李通过生命力的变化以及人对这个变化的意识解释美感 ,因此 ,美感在浮龙·李的移情说中洋溢着对生命力的兴趣和肯定。但是 ,由于无功利前提 ,这个兴趣最后只能落在对人自身肌肉运动的意识上。人们批评移情论把移情的原始动力最终归结为器官的生理活动是损害了美的超越价值。  相似文献   
34.
明人李开先所著的《闲居集》对明代中后期士农阶层的城乡认知及社会状况都有所记录,对研究明代中后期的城乡关系大有帮助。李开先罢官归家后,长期城居,虽然他时常表达出对城市喧闹、忙碌生活的不满和对乡居生活的向往,但始终将乡居生活作为城居生活的补充。《村女谣》中的红娥女,则直接表达对乡居生活的不满。李开先的城居与红娥女的抱怨,都反映出时人对城乡差异的认知。这一认知的形成,则与嘉靖朝社会治安恶化与赋役不均相关。  相似文献   
35.
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尚胜 《东岳论丛》2001,22(6):103-107
学术界一直将唐朝登州、莱州、密州 (现在皆属山东省 )等沿海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和“新罗院”、“新罗馆”以及高句丽人、百济人等都纳入到新罗侨民的范围来考察 ,这一观点很值得商榷。从现有资料看 ,唐代山东沿海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形成于九世纪初 ,其一在于李正己祖孙三代在承袭淄青镇节度使之时大肆掠卖新罗人口到唐朝为奴婢 ,使很多新罗人得以进入中国 ;其二由于唐朝在平定淄青镇李氏割据势力后对新罗奴婢所采取的解放政策 ,使很多新罗人在放良后聚居于山东沿海地区 ;其三因为新罗人张保皋在东亚海域的活动 ,加强了唐代新罗人的凝聚力并促进了新罗侨民社区的形成。不过 ,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并不存在治外法权。而从淄青镇割据势力李氏家族的高句丽人背景观察 ,说明朝鲜半岛在三国统一后的一个多世纪里 ,高句丽人和新罗人还没有完全消除他们之间的固有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36.
朱熹与李退溪仁政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仁政说与李退溪的仁政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人都主张,要实现仁政的王道政治理想,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君主去实施;为了使仁政能顺利实施,必须限制君权。其不同点在于:朱熹仁政说是客观之理所必须,李退溪仁政说是内在本性之必然;朱熹仁政说不无手段之嫌,李退溪仁政说是目的本身。通过对二者异同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7.
黄绍的“离桂投蒋”,就个人而言,由军事兴趣日减而转入政治领域,由军阀而从事政治。在蒋府担任要职期间,其政治能力日渐增长,个人能力不断焕发。就新桂系而言,他的离去不仅消弭了已经存在的黄白矛盾,而且其由于“在野”、“独立”的地位及国府要员的身份和“肆应”之才而在蒋桂矛盾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通过“助李竞选”和“劝白就职”为新桂系日后的“逼宫”奠定了基础。要之,黄绍的“离桂投蒋”对新桂系来说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