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本文分析了李贽对孟子的批评:其一,从学术观点看,孟子对孔子的阐释是错误的;其二,从学术态度看,孟子的做法是偏执的且不允许他人置喙的;其三,对“春秋五霸”的评论是有失公正的。其中也涉及到李贽对王安石、朱熹的评论。作者指出了李贽对孟子的剖判明显不足之处就是以孔丘是非为标准,总结了从李贽对孟子的剖判应当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2.
李贽作为晚明的思想家,他的名作《童心说》不但是文论名篇,更反映了其圣人学说的三个层面,是李贽圣人思想的集结篇,而这种学说又深深打上了儒家思想的标记。从此点出发,探讨《童心说》中所隐含的李贽的圣人观。  相似文献   
123.
李贽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以自然之为美"的命题,他用"自然"概念指涉人的天然心性,这就把人的天然心性的问题带进了美学的领域,使其美学思想带有了强烈的自然人性论色彩。这一命题中的"自然"概念包含了童心、私心、匹夫之本心和个性等内涵,以其本真性、功利性、平民性、个体性而成为值得崇尚和激赏的美。它们荡涤了以往王阳明心学赋予这一概念的过于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体现了泰州学派的思想革新,显示了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整个时代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动。  相似文献   
124.
李贽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云南是其思想转机的重要之地,对研究李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张建业、章培恒、黄霖、高桥稔、张文勋等著名学者在研讨会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5.
李贽的文艺批评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他从哲学层面提炼出的"童心说"在其文艺美学观中具有纲领性意义,其真实、自然、形神、情趣诸论都是童心说的逻辑引申和具体阐发,昭示了李贽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6.
李贽的"狂禅"思想表现为对"阳为道学,阴为富贵"的假道学的猛烈抨击,这可以用他晚年提出的"三教归儒"说来概括,即以"闻道"为宗旨,将释、道纳入儒学的哲学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7.
两种理欲观的对峙--王夫之批判李贽的根源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欲观上,李贽主张人欲等同天理,私欲即为公利,认为人的欲望是真、善之物,从而认欲为理;王夫之认为人欲不能等同天理,理欲"同行异情",主张以公私区分理欲,存公欲去私欲,以理统欲,以理节欲.该文分析这种理欲观上的深刻分歧,以及王夫之对李贽的批判,并在二人的学术背景、对佛禅的态度、社会立场以及生活的态度等问题上作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128.
本文是对"‘中国李贽研究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的综述;李贽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启蒙精神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有其特别价值.任继愈、苏双碧、张立文等学者在研讨会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9.
李贽追求个性自由和真性情,反对理学对思想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以"异端"著称于世。但笔者认为,李贽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思想,我们把李贽归结为"反孔批儒的斗士",甚至是"启蒙思想的先驱"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30.
作为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李贽,同时也堪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绝罕其俦的唯情主义者.这种唯情主义不仅表现为李贽对人情沦丧、"市道之交"充斥的权势社会的深刻批判,不仅表现为李贽一生对人类真挚的朋友之情、真挚的男女爱情的无上推崇和一往无前的追寻,还表现为李贽对情的体认业已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而代表了对宋明理学的唯理论哲学取向的根本纠正,并向中国古老的唯情论哲学传统的彻底回归.正如李贽为我们所独揭的那样,该唯情论哲学传统发端于<周易>所确立的那种生生不已的"身道"之中,以及那种"身道"中生命得以可能的阴阳缠绵、因感生情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