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6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麦地岩画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包括大量的象形符号和抽象符号,如果运用古文字知识尤其是甲骨文知识,解读这些岩画抽象符号的表意性质,寻找汉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图画阶段,便可证实大麦地岩画的文字性质。  相似文献   
12.
辽金元北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北方民族的汉文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北方民族接受中原汉文化的结果。基于此,从辽金元北方民族的汉文创作入手,分析和研究了北方民族的汉文创作的过程、发展特点和文化内涵,对其后世研究民族文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二月二十七日郊劳出征将军兆惠、富德及诸将士礼成纪事诗碑》简称《京县郊南亲劳军碑》,是清朝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叛乱之后,于良乡建立的御中的制石碑。碑文以汉、满、蒙古、察合台文四种文字合璧书写。通过对四种文字比较发现,碑文满文译自汉文,蒙古文译自满文,而察合台文则是翻译蒙古文而形成的。《京县郊南亲劳军碑》真实反映了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朝出兵西域,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之乱,进而一统天山南北这一重大事件。从碑文中汉文、察合台文比较的视角,可以窥见清王朝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湖宝石山造像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杭州西湖宝石山摩崖造像遗迹,分造像年代为元明两期,归造像类型为藏汉二式, 并就石刻造像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历史背景及梵文摩崖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宝石山造像集汉藏雕刻艺术于一崖,对研究藏传佛教在南方地区的传播,汉、藏佛教造像图像学与风格的演变,以及汉、藏佛教艺术的交流影响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清代蒙古族学者贡布嘉用藏文撰写的《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经过比较认为作者大量参考了汉文和藏文史料,汉文史料主要有《史记》、《汉书》、汉传佛教五大高僧传记、隋代的《众经目录》、元代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等,藏文史料有《如意宝树史》等。作者驾驭史料娴熟,对于汉地佛教发展历史表述线索清晰。本书是反映清代汉、藏、蒙三地学术交流的代表著作,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宝山灵泉寺建筑装饰图案艺术历史悠久,纹样丰富,造型独特,具有极高的美术考古价值,是近千年间历代中原工匠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物化形式.对宝山灵泉寺摩崖石窟装饰纹样审美特征的探索,既有助于其在现代装饰设计领域的运用,也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由明人撰写的和明人著录的汉文西夏史籍。明人撰写的包括 :胡汝砺编写、管律重修的《嘉靖宁夏新志·拓跋夏考证》 ,祁承辑的《宋西事案》。这两部留存至今。另外明人李维桢编写的《韩范经略西夏纪》已亡佚。文中还介绍了 3部见录于明朝目录书中的西夏史籍 ,即《西夏析支录》、《西夏民隐志》和《西夏图略》。通过这些介绍 ,为学者全面了解明朝的汉文西夏史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天岩坐落在赣州市的近郊,主要由三个山坳和四条山脊共同组成,是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对于赣州来说,那里不仅仅有着非常规律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同时在文明轨迹和人文底蕴方面也是非常悠久和深厚的.赣州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宋城文化和红色文化,这些文化是通天岩摩崖石刻内涵的依据,通天岩摩崖石刻也使赣州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探讨了赣州文化和通天岩摩崖石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的回族汉文译著家和经学教育家。在中国伊斯兰教由衰微走向进一步发展之际,王岱舆开始著书立说,实现他以儒解经、伊儒相通,立志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使命。王岱舆针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学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围绕宗教教育思想、人性教育思想,以及慎修教育思想,对王岱舆的经学教育思想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20.
来风佛潭摩崖造像为我国各地高超艺术水平、奇丽自然风光的佛教奇迹胜景之一.但关于其所注年号,至今仍是我们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因为其关乎中国佛教艺术史甚至传播史的完整确立.对此,本文拟通过对现有文献及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精细分析来对咸康佛的历史时间进行探究与分析,从而重新树立来凤佛潭摩崖造像在中国佛教艺术史和传播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