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29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49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74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1069篇
社会学   311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全面抗战时期,因为日、伪军与国民党政府的掠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面临严重危机。特别是1941年之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劳动力、牲畜与农具都出现短缺,在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当地农民的生产与革命积极性也遭遇挫败。为激活生产,破解困局,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推行“按家计划”,在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思想动员的前提下,通过组织规划和典型示范等举措,将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劳动合作,在互助中提高大家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不仅使农业产量得到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激发了生产热情,支援了抗日战争,并在这个过程中锤炼了根据地军民应对困难、坚持斗争的勇气和意志,从而成为延安精神的另一个样本。其劳动互助的相关经验,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2.
家国情怀自古有之,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美好情感,做好家国情怀培育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在当前互联网建构的信息化社会生态下,家国情怀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必须紧跟新时代的新特点,从媒介选择、内容建设、素质提升三个维度来推动新媒体视域下的家国情怀培育工作,从而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3.
林闽钢 《阅江学刊》2023,(2):94-101+173
民生是中国独有的概念,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保障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用自主构建的民生保障制度作为中观概念,上连社会建设,下连“民生七有”相应的制度和实践领域,新时代民生保障话语体系得以全面贯通。“家国一体”是民生保障话语体系的底色,可以进一步从家国同心来理解民生保障的目标、从家国担当来理解民生保障的原则、从家国温情来理解民生保障的管理及服务。民生保障话语体系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人民性渗透于民生保障话语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决定了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4.
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世界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文化传统角度观照两湖现代文学,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两湖现代作家浓郁的忧国忧民的经邦济世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家国天下的“大写”之中往往交融着强烈的屈原式的孤独个体性感受和愤懑激情,这是两湖现代文学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书写的“异彩”与特色;与此平行的另外一条思想脉络是以老庄为起源的道家文化以及后来的佛禅文化,在两湖现代文学写作中亦有不同凡俗的表现。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为读者提供了面貌各异的地域风景、风俗和风情场景,增强了文学的地域色彩的丰富性,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审美体验,其中,楚地巫骚文化的书写不仅是一种审美意义的呈现,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已经引起作家和读者的关注,其间的得失成毁也足以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5.
86.
乡村家庭秩序是与“家”有关的元素之间相对稳定的结合关系和较为持久的互动模式。在传统农耕社会,乡村家庭组织和秩序模式持续稳定,形成了以“五伦”为核心的伦理结构,而以血缘为本位,以家国为伦理主体,宣扬差别与和谐共存的伦理逻辑是乡村家庭制度展开的依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国家治政、市场运作与村民选择的多极力量影响下,乡村家庭伦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混合模式。随着传统家户制度的改变,当前乡村家庭结构呈现血缘依赖与工具理性并存的趋向,而衔接家国关系的“家共同体”不断分解,个体化行动在建立家国连续统中的作用突显。伴随着新型秩序的生产,乡村家庭仍面临不确定的未来。  相似文献   
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足当下国人分享的价值共识,对于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表明了看法。这些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家、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家、如何看待人类、如何看待自然等,《民法典》在回答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其立法思想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8.
古先生是个发明家,卜先生是个童话家。他们是邻居。古先生每天都要捣鼓机器,卜先生每天都要写东西。古先生家传来的声音实在太吵了,而卜先生写东西的时候是需要绝对安静的,他受不了了。搁下笔,卜先生敲开了古先生的家门:“哎,我说邻居,你就不能安静点儿吗?影响我工作啦!”  相似文献   
89.
文学作品数量众多。文学内容主要借助语言载体来传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内在情感也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读者同样通过语言了解文学内容、把握文学内涵。由此可知,文学和语言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首先对作者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模糊语言学,最后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相似文献   
90.
退休以来,我的晚年生活充实而愉快,因为我不仅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小家,还拥有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小区业主委员会两个大家庭1999年6月,我从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公务员岗位退休以来,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实而愉快,因为我不仅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还拥有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小区业主委员会两个大家庭。退休当月,正逢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换届,我被选为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