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33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31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304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760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西方官僚经济理论,地方政府官员在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地方政府官员对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政策具有强烈的政治驱动力,主要包括权力、晋升、政绩和公共声誉.为了激发地方政府官员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积极性,必须正确处理官员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2.
一个居委会竟然挂了43个牌子?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深圳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育彪炮轰“挂牌子、铺摊子”的泛滥现状引起社会关注。南岭村社区工作站仅有26名有编制的员工,专职工人和临聘人员各一半,却要承担上百项事务。“居委会里的事情和工作相当多,  相似文献   
33.
陈桂梅,女,现年51岁,现任襄城县人大代表、襄城县十里铺镇王庄村党支部书记、许昌市无塔供水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因工作出色,多年来被评为优秀党员,市、县三八红旗手称号。当记者一行走进襄城县十里铺镇王庄村时,映入眼帘的是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整洁舒适的农家新居!勤劳朴实的王庄人在赞叹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动情地向我们讲述了村上的领路人——村党支部书记陈桂梅的故事。作为一名村干部,她一心为民这是一个务实的人,一个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心里装的只有工作和群众,唯独没有她自己。现年51岁的陈桂梅原来开过饭店、搞过养殖。1999年,在家人  相似文献   
34.
周毓华  孙婷婷 《民族学刊》2011,2(6):39-46,101
羌历年是羌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缩影。2010年11月6日,邛崃市南宝山“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异地安置点木梯村的村民迎来了灾后的第一个羌历年。通过对此次羌历年的仪式过程及其宗教内涵、文化意蕴的解读,分析了当地村民、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此次庆祝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探讨羌历年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文化空间和宗教空间的重构、神圣与世俗的冲突与协作。  相似文献   
35.
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被寄予厚望,但也要警惕其不当发展在乡村内部制造新的不平衡。本文以泰国"社区本位式旅游"典范湄康蓬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村民对旅游的感知、态度与评价,发现村民感知积极,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大,发展模式认可度高。从实践效果看,湄康蓬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这一成功的耦合模式得益于以长老式文化中间人为核心,以外部支撑和内部增能为两翼的东西合璧式治理。该模式有效结合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管理,有利于推动垂直治理向合作治理转型。湄康蓬村旅游发展的启示是:(1)重视长老式文化中间人的培育与规制;(2)挖掘收入之外的正向影响与幸福之源;(3)客观看待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37.
吴迪 《中国民族》2014,(3):47-49
目前,我国总计有68万个行政村、9亿多农民、500万名包括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在内的"村官"。"村官"虽然是最基层的干部,但却是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带领广大农民开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更是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实现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是国家行政体系的最基层,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8.
新民 《中国民族》2014,(10):33-33
克西巴特,蒙古族,会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四种语言,最早是浩特呼尔村的一个接水员,现任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小营盘镇青得里浩特呼尔村党支部书记。小营盘镇三牧场是一个由蒙古、哈萨克、汉等民族组成的边境大牧场,原先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村队。克西巴特以蒙古人所特有的刚毅和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把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整个牧场牧民的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牧民们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向上了。  相似文献   
39.
正十堰市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鄂陕交界处,辖18个乡镇(场、区)、348个村(居)委会,其中1个民族乡和4个民族村,有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5500余人。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村的发展,切实改善少数民族聚居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自2004年以来,郧西县委、县政府组织财政局、民政局等10个县直部门对口帮扶民族村。10年接力,10年帮扶,共投入资金2090万元,实施村级阵地建设、公路建设、人饮工程、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几十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为民族村办成了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和实事。  相似文献   
40.
黔东南是一个“三不沿”的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面积大,人口多,尤其是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农民,目前还处在温饱线下,因此,关注农民、关注农民的民生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使他们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就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工作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