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2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65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1306篇
社会学   197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家族文学史建构与文学世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世家与家族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带普遍性的现象,建构家族文学史不仅可以增添一个新的文学史类型,体现相关研究领域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对文学世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意义。宋代晁氏家族文学史的建构尝试表明,家族文学史因其综合性能够获得观照文学家族和家族文学的宏观视角;因其鲜明的时段性而有利于家族与文学互动关系的考察以及兴衰规律的探究;因其独立的文学谱系而能显示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获得一个有效的家族文学批评尺度。家族文学史的内容应该兼顾古今文学观念的差异,包含从历时性、共时性等多向度进行的考察,其分期应取决于家族文学自身呈现的阶段性变化。而总揽一代与历代家族文学现象的文学通史建构宜于采取文学世家史的形式,中国文学世家史的建构有利于把握古代家族文学现象形成、演变的全貌和阶段性特点,探究其兴衰起伏的内外成因,揭橥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42.
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文章以"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变迁数据"为例,分析了甘肃省居民收入与资源型村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资源型村庄与居民收入呈显著相关性,即资源并没有对其村庄内居民的收入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限制了居民的收入增长。这一证据表明了甘肃省社区水平上"资源诅咒"的存在,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资源诅咒背后确实存在着"东部主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943.
“去家族化”是当今家族企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去家族化”是指家族对企业的影响由大变小乃至消失的过程.针对我国不断有知名家族企业进行“去家族化”,以及“去家族化”是家族企业必然趋势的舆论,考虑相关理论研究欠缺的不足,文章提出了分析“去家族化”如何影响企业的理论结构.即从家族影响模型出发,先分析家族影响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以心理所有权为中介变量;再分析家族影响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以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影响——绩效”过程中的传导因素.  相似文献   
944.
文化自信,包含着地域文化自信。巴蜀文化温良、敦厚、达观、刚强、自信的品格对宋代三苏家族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三苏家族的巨大成功则又丰富与提高了巴蜀文化的内涵与地位。北宋时期,四川眉州一带通经学古、习儒诵诗的学术空气浓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三苏的文化禀赋与文学风格。而三苏尤其是苏轼,对巴蜀文化有着深刻的认同,对故乡有着终生不渝的眷恋。苏洵的政论、史论,纵横捭阖、说理性强,有战国纵横家之遗风;苏辙的政论、史论、策论,则杂糅了佛道、纵横之学,寓哲理于叙史说今之中,说服力极强。他们父子不同于传统儒者,也与王安石新学相对立,卓荦于世、自成体系,带有鲜明的巴蜀地域学术特色与文化自信品格。  相似文献   
945.
家族小说是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和认同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冲击下,1990年代以来家族小说再度崛起,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坛景观.究其原因,主要有西方文化扩张、社会全面转型、家族历史命运、作家创作情感4个方面.1990年代以来的家族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对精神家园的寻找重建来展开民族国家想象,为当代文学参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946.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分裂动荡,家族教育的发展、兴盛及人性的相对解放,众多妇女成为家族文化教育的教育对象,造就了众若繁星的才女智妇;才女智妇们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从事家族内的文化教育。在官学衰微的历史条件下,魏晋南北朝妇女积极参与家族文化教育,对于推动家族教育的发展、妇女个性的解放及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47.
借助中国新一轮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围绕产权行为能力与产权实际执行程度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LDS 2016年全国6 9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等方法分析农地确权的选举效应,尝试回答农地产权这一经济权利能否带来农村更加广泛政治参与的问题。结果发现: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农户参与村庄选举的积极性,但这一影响只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中成立;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内部,相较于非农劳动力,农地确权更能提升农业劳动力参与村庄选举的积极性,相较于男性,农地确权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选举效应更为显著。可能的机制在于农地确权证书的发放增加了农业生产主体,尤其是女性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收益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了其参与村庄民主选举的积极性,目的在于以参与集体行动决策来拓展自身产权行为能力,从而获取预期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948.
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基于信贷配给视角研究村庄信任对农村民间借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村庄信任程度越高,农户更易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融资,且受到各类民间借贷配给的概率明显降低;亲友信任与他人信任的提高均降低了农户民间借贷配给的概率,但亲友信任对各类民间借贷配给的影响大于他人信任,且他人信任的提高并不能改善其交易成本配给状态。进一步考察村庄信任对不同财富水平农村家庭影响的异质性发现,村庄信任降低农户民间借贷配给概率的作用机制在财富较少的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49.
低水平均衡的土地分利秩序——论土地开发与村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税费时代,基于"不出事"的逻辑,各种资源类型的村庄都趋向于低水平均衡式的治理。低水平均衡的土地分利秩序中,基层政府、村干部、灰黑势力结成"地利共同体",村民与"地利共同体"之间彼此离散,且村民与村民之间也彼此离散。征地中,"地利共同体"倾向在内部完成主要的土地增值利益分配,基层政府和村干部有意减少与村民的接触,尽量不把村民动员起来协商和讨论。如此暂时表面上没有矛盾,但村庄治理能力却在不断下降,且矛盾持续累积,这为以后更多矛盾的爆发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950.
中国农村家族势力复兴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族势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妥善解决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将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结合起来 ,从社会互助的需求、农村基层体制的缺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滑坡、聚族而居和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五个方面深刻地剖析了家族势力复兴的原因 ,为当前合理的规整农村家族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