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9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83篇
管理学   439篇
劳动科学   82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10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871篇
理论方法论   405篇
综合类   4868篇
社会学   284篇
统计学   68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时期我国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及实现中国梦产生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2.
逻辑在法律体系中具有何种地位,与法律体系的特征有重大关系。法学中的确存在"三段论逻辑"这样的逻辑形式,但"三段论逻辑"仅仅是对于法律思维的一种哲学概括,它与现代逻辑学中所谓的"逻辑推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时,"逻辑思维"也不能用于指导法律思维,因为法学中诸如"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不是通过逻辑关系而定义的公理,而是根植于人心的价值理念,因此法学体系归根结底是价值体系而非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93.
刘磊 《社科纵横》2010,25(4):114-115,118
文章论述了从原始道教到魏音玄学,道家思想从"道生"到""贵无"、"独化"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94.
逻辑是研究逻辑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古老的学科,而创新是到现在才提出的一个新名词,两者的结合是对科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许多的思想家都在将思维的注意力瞄准了人类思维自身.力求揭示思维过程中的固有规律,以约束或规范人类思维交流与创新的过程。创新思维的能力又是逻辑思维的精髓和核心。没有逻辑思维中的创新能力,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得益于逻辑思维。所以,任何创新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逻辑法则,违反逻辑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5.
王习胜、张建军教授所著《逻辑的社会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学界讨论多年的逻辑的社会功能问题的一次系统总结,出版后获得了广泛好评,最近获得中国逻辑学会第三届优秀成果科普作品奖。但我觉得这部颇具思想文化"张力"的著作,其意义并不限于甚至也不应限于逻辑与哲学界业内的关注,故撰写这篇读后感与广大读者交流,以期发挥其应有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6.
檀君神话是韩国的建国神话,天帝之子桓雄带三个天符印来到人间。韩国学界与国际学界一般认为三个天符印是三个神器,这是解读檀君神话的基本点。但天符印和神器并不是同一之物,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三个天符印是源于佛教的外五明,那么这一因素不是神话的原始因素,而应当是神话发展中形成的衍生因素。  相似文献   
197.
在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中,表述处于对指示的区别与对直观充实的准备这个中介地位上,而其中本质机遇性的表述更有着特殊的性质。为了解释这些特殊性,就需要规定其内在的含义结构与功能关系。而在德里达看来,这反映了胡塞尔的在场形而上学立场。  相似文献   
198.
物质生活实践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起点。从物质生活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马克思确立起一条不同于以往一切意识形态的研究路径;通过对"现实中的个人"所从事的物质生活实践的历史考察,马克思揭示了意识形态从物质实践中产生分化并异化的历史过程;将意识形态还原为物质生活实践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马克思阐发了意识形态概念的科学内涵;诉诸于物质生活实践以改变现存事物,通过消除意识形态产生的生产关系从而扬弃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9.
"对于NP"具有强调凸显、指示范围和标明话题的语用功能,其不同的语用功能与"对于NP"的句法语义特征存在关联性;"对于NP"入句后可居句首、谓头或中心语前,充当状语或定语;居于谓头的"对于NP"与相关句法成分存在对待、受动、同指关系;居于句首的"对于NP"与相关句法成分存在着陈述、受动、限定等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