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0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925篇
理论方法论   161篇
综合类   1876篇
社会学   177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学会沉默 有时候,你的工作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因此你认为不必对全世界喊话.却也有时候,你被最爱的人误解,你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全世界都可以不懂你,但他应该懂,若他竟然不能懂,还有什么话可说?生命中往往有连舒伯特都无言以对的时刻,毕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列清楚,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真正的是与非.那么,不想说话,就不说吧,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2.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跟"和"有什么区别?在《左传》中,晏婴就很好地解释了"和"与"同"的区别。他对齐景公讲,什么叫"和"?就像做菜那样,各种肉、菜咸的、酸的,配合好了,放在一起,煮出来的菜很好吃,汤也很好  相似文献   
73.
面对一个突然而至的空鸟笼,你会怎么办?养鸟,送人?没错,很少有人会把一个空鸟笼摆在家里,即使自己看着不碍眼,也招架不住别人的一再询问:"怎么不养鸟呢,鸟死了?""鸟笼效应"说的就是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人买了个空鸟笼放在家里,过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丢掉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这是因为,买只鸟或者丢掉鸟笼,都比解释家里为什么有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我的朋友就是如此,她的困扰源于一个鱼缸。鱼缸是新居暖房时收到的礼物,很漂亮也很气派,她把鱼  相似文献   
74.
在学界,对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问题存在一定的分歧,在司法实践领域,法官们则意见比较统一,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户,而不是农民。通过对文义解释等解释方法的运用,笔者认为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民个人而不是农户,农民个人享有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利。  相似文献   
75.
揣测(或“猜测”)属于一种主观认知情态范畴,在人类语言中大量存在。作为现代汉语揣测范畴中最为典型的两个实义词,“可能”和“或许”有着不同的句法分布位置,语义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征。“可能”“或许”与不同类动词组合造成结构能否自足的原因与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的小类有关;在疑问句和对推测的否定句中,“可能”可以名物化,“或许”不可以;“可能”具有程度等级特征,“或许”无程度等级特征;只有数量结构或有数序列特征的名词才能直接与“可能“”或许”组合。  相似文献   
76.
本文在简要回顾《格斯尔》学术史基础上,认为《格斯尔》研究虽然历经300年,但有个现象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知,那就是蒙古语族其实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总体《格斯尔》传统。事实上,各地区各部落《格斯尔》传统都是真实局部的多样化存在,各有各的微型构造,在一些特定社区经历着不尽相同的流变,保持着本土底色和不拘一格的生命活力,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前《格斯尔》研究中,亟需引入"内部知识"学术视角,把研究旨趣从《格斯尔》宏大框架的描述转向微型构造的阐发,揭示《格斯尔》本土活态传统,并借助个案高度类化功能,对《格斯尔》总体状况做出真实的描述与阐释,以破解《格斯尔》到底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这一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77.
藏钱     
正那些日子,她视钱如命,她要攒每一分钱。老公是个出租车司机,但却是租别人的出租车,每天拼命地跑路,一天下来,除去交给别人的租金,所剩无几。看着老公那疲惫的身影,她心疼啊。老公总念叨说,什么时候有辆自己的车该多好。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  相似文献   
78.
正子贡问孔子,乡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你说的这两种情况,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孔子认为,对"众恶之"或"众好之"的人,都要进一步考察,方能下结论。孔子把人品鉴定为三种类型。一曰"乡愿",即伪善人;二曰"中行",即合乎中庸之道者;三曰"狂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按此归类,众好之者,有可能是  相似文献   
79.
认知语言学的“涉身性”特征决定了转喻研究必然已涉及主体的认知心理因素。但观察之下发现,无论是基于结构主义的“指称论”,还是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概念扩展”理论,都只是强调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概念对应,而较少考虑到认知主体的意识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从心智哲学的意向性理论出发,通过对转喻的本质性特征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转喻意向性解释的三原则,并进而建构了一个转喻的意向性解释框架来对同一本体为何会产生不同喻体的问题加以说明。研究表明,转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是一种“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决定本体以何种语言形式(喻体)进行表达的是认知主体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80.
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的宏观关系体现为刑事政策应纳入刑法体系之内,刑事政策通过危害性概念这一"连结点"被导入刑法解释中。刑事政策属于论理解释之"理",符合刑事政策之理才能体现立法的精神,因此刑事政策应成为检验各种解释方法的最后标准;实质解释与刑事政策的价值内涵相一致,以形式解释为基础,再进行实质解释符合法治国的发展态势。在我国现阶段,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影响刑法用语的"射程"范围,语词的扩张与限缩都离不开不同时期刑事政策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