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柳树泉农场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以西67公里处,是一个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农场,也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的贫困农场.由于气候干旱,缺水严重,农场180万亩土地大部分属于支离破碎的山坡地,实际耕地不足4万亩,人均耕地不足3亩.1990年,该场累计亏损283万元,被确定为国家兵团"双扶贫"农场.  相似文献   
22.
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植柳历史。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中国植柳起源于夏商时期,周代以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历史景象。古代中国人植柳主要是植柳护堤(护堤树)、植柳护路(行道树)、植柳美园(园林造景树)。中国人在长期的植柳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柳文化,主要体现在:① 柳崇拜:视柳树为女性生殖器崇拜的象征、吉祥和神的象征而祭拜;② 柳民俗:存在着插柳戴柳习俗、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习俗、射柳及柳舞习俗;③ 柳诗文:柳树被历代文学家赋予表达“离情别意”的符号象征而极力讴歌;④ 柳绘画:视柳树为美与善的象征而成为山水画作中的主要表现景物。  相似文献   
23.
对“柳腰”这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关联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重点探讨唐代诗歌中大量出现“柳腰”意象的原因。认为唐代女子的服装和舞蹈容易展现细腰,而与文人交往密切的歌舞妓更是能展现细腰。柳树在唐代的公共场所和私家园林多有种植。细腰的常见和柳树的广泛种植,是产生“柳腰”意义模式的必要条件;而唐代送别场合、宫廷和文人集宴上,“柳”和“腰”的同时在场,娼家门前普遍的柳树种植,这些是产生“柳腰”的充分条件。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这些条件刚好同时成立,这便促使“柳”和“腰”这两种事物在唐代诗歌中被频频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4.
万玛加 《晚晴》2020,(4):30-31
1956年,在村北山的荒土岭上栽下第一棵树时,23岁的他不会想到此后的60多年,自己竟然会种下了8万余株各类树木,面积达到133公顷。他就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后湾村原护林员李洪占,也被大家伙称作"种树老人"。  相似文献   
25.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现代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东家的柳树  相似文献   
26.
不止一次,村邻劝我砍掉书房外的柳树。四年前.我到这温榆河附近的村庄里设置了书房。刚去时窗外一片杂草.刈草过程里,发现有一根筷子般粗、齐腰高、没什么枝叶的植物,帮忙的邻居说那是棵从柳絮发出来的柳树.以前只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行”的话.难道不靠扦插.真能从柳絮生出柳树吗?出于好奇,我把它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27.
信息4则     
李中岳 《小康生活》2000,(12):53-54
(一)“软黄金”羊绒价格反弹。国产羊绒在低迷三年后,目前已走出低谷。从羊绒到羊绒制品全线开始复苏,国内国际市场销量激增,羊绒价格100%反弹。  相似文献   
28.
正春天里的好时光,三月的胭脂正红。风把身子温热,吹过脸,杨柳不寒。看鱼群,游到水塘东,游到水塘西。一千朵莲的心事被唤醒,一千株柳树的眼睛在观望,一千座古老屋檐下的新燕,搭起了新居。爆竹响,好事近,喜鹊忙于挨家投递春天的喜帖。日丽迎新岁,春归莺燕忙。蔚蓝的天际,洁白的云朵从四面八方前来簇拥,飞翔,飞翔……飞翔,飞翔,是无数的心声在飞翔,是无数的新希望在飞翔!  相似文献   
29.
多年来,植树造林早已蔚然成风,绿色的风景靓丽了无数山川,造福于千秋万代。其实,远在古代,爱树、种树的有识之士就很多。于诗词中寻觅与树有缘的人们,是一件赏心乐事。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并在其文中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其诗有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足见他对柳树的感情之深。诗人生活清逸,于桃花源中  相似文献   
30.
有一副名联,人们都说是郑板桥所写.对联是: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据说,这副对联是郑板桥在兴华一带游玩时,听到农村两位大嫂说笑,稍加改造而成.有两位大嫂在柳树下的河边洗衣,恰巧头天晚上下了一场春雨,田里麦子一夜之间转绿,生机勃勃.一阵春风吹来,一位大嫂脱口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