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38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51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校本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微型化、情景化与多样化是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之所在,其重要性体现在帮助学生职业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学校英语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同时,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也面临着开发主体素质能力欠缺、课程体系稳定性合理性不够两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2.
高春霞 《职业》2011,(5):66-67
一、英语课程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常州技师学院英语课程设置概况:班级按英语课程的开设课时量的差别,大致可分为三年制班级(初中生源)、五年制班级(初中生源)、七年制班级(初中生源)、  相似文献   
143.
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促进教育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新问题、新的思考,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新课程背景下该如何重组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校本”管理,这是学校生命力得到充分释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4.
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乡土知识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决定了农村中小学应充分运用乡土知识的实用价值、思维建构特点和文化认同功能构建农村校本课程的精神生长点,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通过健全校本教研的机构,细化校本教研的目标,明确校本教研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分级管理的校本教研模式等一系列措施的实践,使校本教研得到了有效地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最终向卓越课堂迈进。  相似文献   
146.
校本教研是学校加强教学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不少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发挥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都是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得到培养与体现出来的。作为学校分管教改科研的副校长,如何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指导与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校本教研是基于教师成长的教研教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更是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研究教学问题、把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做法的重要途径。长  相似文献   
147.
一、什么是卓越课堂(一)卓越课堂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联系与区别?有效课堂是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表现出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和教师认为:有效课堂是基本目标,高效课堂是中级目标,卓越课堂是高级目标。只有充分实施有效课堂,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只有用智慧和能力实现了高效课  相似文献   
148.
通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历史沿革与新旧《课程方案》技术学科主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分析新课程的特点,并提出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9.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始于2003年,当时我主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来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0.
通过系统梳理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指出民族地区在建构地方性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基础,努力实现地方性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当地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