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69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1720篇
社会学   100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或使说”一向被视为一种机械、外在决定论的宇宙生成论学说.然而,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读”.通过对先秦文献《恒先》的解读,可以发现,“或使”一词,并非如后世注家所认为的那样,指宇宙万物系外在产生、驱使,以及主宰之义;而是指宇宙生命主体自在自发地产生、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或使说”系先秦道家哲学支脉之一.总体来看,或使说包含宇宙论、本体论和认识论,皆不离道家思想宗旨. “或使说”与老庄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否定人的认知与文化活动的合法性;而是把“言”、“名”视为“道”的自然绽出,视为宇宙生命活动必然创造之结果;进而,主张通过“举天下之为”而不废“名教”来认知、整饬现实世界.因此,在实践哲学层面,“或使说”是一种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认知,以及社会行动的道家“无为”学说.  相似文献   
992.
孔孟以“义命分立”开创性命道德之学,为儒者确立安身立命之道.朱子遥承孔孟,近述程颐,使“义命观”在理学视域下发生实质性的转向:一是把“义”的评价标准提升至本体意义上的天理,使人们行“义”更具神圣性和不可推卸性;二是创造性地以理气二元对立一元为主模式释“命”,三是在程颐的基础上,以“义”去消解“命”,只问“义”而及“命”.朱子以德待命的义命观为当下经常处在“义”与“命”的冲突与纠结当中,以及沉思在德福如何一致的人们给予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即是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993.
显性-’s标记和介词of构成英语属格结构的三种形式:①[NP's N],②[(Det)N of NP],③[(Det)N of NP's].针对①有着复杂模糊的语义内容、②在使用数量上远超①、③貌似与部分结构同构等问题,本文从属格结构内部人手,分析属格短语是作中心词名词的论元,还是作中心词名词的修饰语角度探讨了英语属格结构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生成.  相似文献   
994.
说“侃”     
目前主要的工具书对“侃”字的训释与现实生活脱节.《说文解字》对“侃”字的解释属于误训.“侃”字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其本义为喜乐、愉悦.裘锡圭先生认为“侃”字最初是一个表示“衍”的假借义的分化字.现代汉语口语和方言中把带吹牛意味的闲谈叫作“侃”,这种用法在元代就有,它属于“永”、“衍”和“侃”三字的共同引申.“侃”字的刚直一义很可能是假借义.  相似文献   
995.
官赈、教赈以及义赈是“丁戊奇荒”中基本的三种救灾形式,是晚清赈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官赈、教赈与义赈在救济的性质、程序及款项来源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但在实际救济过程中三者却未表现出明显的排斥与抵制,而是形成在官赈为主导下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彼此影响的关系,构成了晚清赈济体系多元化特点的内核。  相似文献   
996.
小句或分句末尾的"来(来着)"可以作时制助词,记着"来1(来着1)";也可以作语气助词,记着"来2(来着2)"。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形义辨察:其一,从结构形式方面;其二,从语义蕴涵方面。同时,文章对"来1(来着1)"和"来2(来着2)"来源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97.
自1982年股指期货诞生以来,股指期货结算价格的确定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股指期货的结算价格机制可谓是五花八门,但究竟哪一种是最有效的抑或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呢,文章则以此为线索,证明了中国股指期货目前的结算价格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8.
杨树达先生《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一文萌芽于《春秋大义述》,成文于《积微居小学述林》,该文误解了《春秋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的意思,从而遮蔽了君臣关系的“春秋大义”。这种误解根源于对《春秋公羊传》义例关系的忽视,《公羊传》将《春秋》经中“使”字的用法当作一个凡例来解释,而杨先生却只把它当作一般的字来解释。  相似文献   
999.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15号就人格混同的关联公司如何承担责任作出裁判指导,即由人格混同的关联公司对外承担连带责任。该裁判要旨折射的法理契合我国公司法学界通说。然该通说忽视关联公司背后滥用股东权利的控制股东,实践中易造成关联公司的控制股东利用关联公司谋取不当利益、逃避责任。故关联公司扩张适用公司人格否认时,除了揭开人格混同的关联公司的面纱外,还应进一步揭开关联公司背后滥用权利的控制股东的面纱。  相似文献   
1000.
《文心雕龙》全书义脉纵贯,"枢纽"五篇是文理的基础,而"上篇"二十篇之论文体,与"下篇"之论文术,体用相依,而总归撰作的用心。此心为总持文体的关键。故论《文心雕龙》文体之说,必须根本其意义脉络,则其中的"常理"便显然可见。刘勰寻绎文章之体的常理,是为立言事业建立"极",即树立以崇高的标准。刘勰的用心,成功地实现于"上篇"文体观念的建构之中,《宗经》"六义"涵盖所有文体的理想境域,以"雅丽"为整套文体观念的灵魂,心为根本所在。本文通观《文心雕龙》文体论,从而显照其一以贯之的文体"常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