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41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744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庄子·内七篇>中两个不同孔子形象(A.原本的孔子B.庄化的孔子)的分析和比较,试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孔庄思想本是一家,他们都以人生哲学为其主体,对社会人生充满了关注;只是庄子相比孔子而言,其思想的容量更为宽大、深厚和玄邃,有超越孔子思想的一面,但这种超越并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庄子的思想始终停留在珍惜生命与拯救天下的两难选择中,并因此而矛盾着、痛苦着,也正是这一显著突出的思想特点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数千年来儒道并存、互相交融的心态基型和双面人格.  相似文献   
42.
齐梁体诗是盛唐诗人在近体律诗定型后刻意仿效齐梁诗风或诗律而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诗不仅在表现题材和诗情、诗境等方面效齐梁赠妇寄闺之作,而且在写法上也通篇皆对、假物比象,充分体现了齐梁体绮秀映带的艺术特点。王昌龄《诗格》齐梁调声条反映了盛唐人对齐梁体诗调声之术的初步认识和理论总结,后人谓唐代即有齐梁调诗是对此书原文的误读。杜甫戏作的吴体诗《愁》与唐人所作、所论齐梁体在诗歌体式和格律方面均有显著之差异,吴体与齐梁体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诗体。盛唐人之所以不太热衷创作齐梁体诗,存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而时人普遍对齐梁绮靡诗风和严苛诗律持批判态度是其中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是分析句子成分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方法,它重点研究语言深层结构中动词与名词语之间存在动作与施事、与事、处所、工具、客体等格的关系。这一理论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人类所有语言。汉语属性词部分存在动词性成分,也可以利用格关系来推断其所修饰的词是什么性质。  相似文献   
44.
在爱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家宅被赋予了一定的格义属性,这可以被视为19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语境中的心理现象学介入。家宅格义背后的心理图解划清了个体"生存空间"的原型与流变,洋溢着深切的心理几何假设内涵。作者借助不同人物对于家宅的写实性解读,提供了一个富有曲面内涵的边缘记忆空间,揭示了主体的物我元一思想已然深植于家宅意象当中,并以拓扑图腾的同胚形式得以彰显。家宅的心理几何图解立体地刻画了个体在生存空间日渐缩限时的困顿与挣扎,更是直指个体守护本我世界时的一种精神重估,而这正是该部文学作品所隐含的原生代性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45.
彝族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人,支格阿龙是彝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位传奇式英雄人物,有关他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及典故等民间文学作品遍布云、贵、川、桂等四省区的广大彝族地区,支格阿龙神话对彝族传统宗教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彝族毕摩以文本传抄和口头传授的方式,通过师徒教育和宗教活动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较为完整地传承和传播了<支格阿龙>,彝族毕摩在<支格阿龙>传承与传播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 ,对英、汉仿词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同时还介绍了英语中仿调这一语言现象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在英汉互译中处理仿词与仿调这一修辞现象的原则  相似文献   
47.
经学的神学向度与博士经典性格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军 《北方论丛》2009,(1):113-118
在政治和权力的驱动下,汉代经学逐渐释放出影响政治的学术能量.被汉代政治所役使的汉代经学博士,在自我润色的经学传播过程中,不自觉地趋向繁琐的经学阐释.纬书和图谶伺机侵入经学的道统之中,为倾听神意的统治者所利用.特别是白虎观会议,踊跃于神学救赎的汉代博士将谶纬置于"国宪"之中,确立了经学的神学地位,为东汉政治涂抹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汉代博士的经典学术人格被消解,呈现了神学依赖的倾向.  相似文献   
48.
《琼州学院学报》2019,(5):59-64
形式概念分析中多粒度形式背景存在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由多粒度标记属性诱导出的多粒度形式背景,另一种是由属性粒化诱导出的多粒度形式背景.为了对这两种表示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基于布尔属性取值分布提出了类属性块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定义可类属性块分割的形式背景,表明了当原始形式背景为可类属性块分割时多粒度形式背景的两种表示方法能够相互转化.可类属性块分割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讨论多粒度形式背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摘要(Abstract):当前我国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迁,与新兴都市报蓬勃发展相一致的是,都市报新闻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市场化运作对于都市报新闻价值取向造成严重冲击;对大众的迎合使新闻价值取向遭遇瓶颈;在追求\"卖点\"与提升报格的矛盾中,新闻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公信力下降造成当前都市报新闻写作价值取向偏颇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办报理念的主流价值回归是第一解决之道;通过具体手段的人性化操作消弭负面新闻影响;在卖点中发掘建设性新闻价值点;系统化解决并谋求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50.
裕固族婚俗中的“尧达”及《尧达曲格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裕固族婚俗中的“尧达”及《尧达曲格尔》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此婚俗事象的起源;“尧达”的文化内涵,从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生殖崇拜文化遗存的视角作了叙述。对东西部裕固族文化中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之后作者认为:东西部裕固族文化的共同基础形成于东迁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