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8篇
民族学   126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本文根据 1 9世纪 50年代记录的裕固族口传文学资料 ,对藏族史诗《格萨尔》中的《霍岭大战》的主要内容与裕固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而揭示了历史上藏族与裕固族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2.
《西藏研究》2009,(6):F0002-F0002,F0003
2009年8月28日,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筹办的“2009年全国《格萨(斯)尔》学术研讨会”在拉萨隆重召开。出席开幕式的有全国《格萨尔》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朝戈金,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崔玉英,区内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区内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区内的著名说唱艺人,共计70余人。  相似文献   
63.
中国具有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诗歌读者群体,这两大优势为当代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飞翔的翅膀.可是,当代诗歌不但未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诗歌的爱好和欣赏的欲望,相反,自身发展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如何突破重围,建立积极向上、反映时代精神的新诗歌话语成为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问题.藏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同样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其古典诗歌灿烂辉煌,不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滋润着藏族人民的灵魂,而且,其贴近生活、追求崇高与创新的艺术精神对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正>2015年4月11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土族《格萨尔》说唱"中期总结及规划会议在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顺利召开,特别对《格萨尔》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建成了"格萨尔文化展厅",甘肃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薛占平、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何烨分别发言,肯定了此项工作在保护文化遗产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为新建成的"格萨尔文化展厅"举行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65.
史诗《格萨尔》说唱艺人的抢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说唱艺人是史诗的创造者、传承者、传播者, 他们用惊人的记忆和创造性的叙事才华铸就了堪称藏民族百科全书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抢救与保护, 就是对藏民族独特口头传统的保护, 也为保留我国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6.
美国藏学家在《格萨尔》史诗的域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Douglas Penick(道格拉斯·潘尼克)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本的文体变异与翻译策略,评析译者运用歌剧化编译策略以现代散体诗歌诠释《格萨尔》思想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启示以及该译本对《格萨尔》史诗跨界传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奔流的河水,有多少已经枯干?人迹罕至的荒野,有多少变成了湖泊河滩?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啊!惟有祖先留下的史诗,仍在一代一代地流传…  相似文献   
68.
敦煌藏经洞中出土的古藏文经卷中有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藏文译述本,共三件,卷号是:S&#183;T&#183;737,P&#183;T&#183;981、P&#183;T&#183;983。此本将《罗摩衍那》主要情节作了译述,是今知该史诗最早外文译本。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汉明帝(公元58-76年在位)时,蔡倍至印度研究佛学归来,在洛阳建寺译经,中国开始有汉译本佛经。  相似文献   
69.
李楠 《中国藏学》2024,(1):125-133+216
格萨尔》学术史是《格萨尔》研究学术积累与创新的知识系统,体现《格萨尔》研究的内在历史脉络和理论发展的基本型廓。文章提出,史料、诠释和意义是《格萨尔》学术史研究的“三重面影”。《格萨尔》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诠释是激活这些史料的方法论,而意义是研究的终极目的。《格萨尔》学术研究史料的丰富与驳杂,既是厚重的文献呈现,同时也遮蔽了一些重要资料的应有光芒,因此“作为方法的《格萨尔》学术研究史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诠释《格萨尔》学术史,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术阐释的“当代姿态”。只有通过史料的重新勘探和对这些史料的进一步诠释,才能真正聚焦问题,从而凸显《格萨尔》学术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丹珠昂奔 《中国藏学》2024,(1):106-114+215
形式基础是格萨尔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涉及史诗产生、发展、传播的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基础,渊源深长。格萨尔的形式集中于“两‘仲’、三要素、一模式”。仲与德乌、苯都是青藏高原古老的文化形式,当格萨尔作为史诗萌芽时,艺人们借用了他们最熟悉的“仲”的形式,形成了格萨尔王传的形式基础。深刻认识把握这一形式基础,既是认识格萨尔光辉存在的一把钥匙,也是传承、弘扬格萨尔史诗,汲取其精神精华的桥梁,有利于我们传承、研究、弘扬、开发、利用格萨尔的既有成果,确立文化自信,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