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317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孙科出任行政院长,寻求“光荣的和平”,以挽救国民党的统治.在内阁组成前后,他要求蒋介石下野,由行政院全权主持和谈.蒋下野后,他既反对蒋的和谈原则,又反时桂系的企图.孙科的去职,不仅是桂系倒阁的结果,也是他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所致,他不可能实现“光荣的和平”.  相似文献   
72.
(近人研究清代学术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清代思想界所谓的"汉学""宋学"视为一个客观的、有固定内涵可以归纳的对象,并往往欲对二者"下定义"。实际上,清人对"汉""宋"的使用分歧丛出,在他们自己便未提出任何客观公认的标准,更无固定的"定义"可下.  相似文献   
73.
姜哲 《江海学刊》2023,(6):237-252
“中国比较文学”在国际学界的发声固然十分重要,但其不能由是而成为争相举异的仓促之学,更不应将“比较文学”毫无底线地降解为“异同游戏”。即便其冒“中国学派”之名强“异质性”为“可比性”,亦只是源于对“法国学派”和“美国比较文学”的草率抽象而已。这种喧哗一时的“中国声音”不仅未能建构出独特的“中国话语”,反而聒碎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初心。在重访“法、美之争”并钩稽二者之深细牵连的基础上,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应该被功能化为一种“可汇通性”。这一理解既无违于“比”和“comparo”在古汉语及拉丁语中的“本义”,又可消解实体化的“可比性”所潜藏的范式规训,并阻遏其向“文学比较”的隐秘滑落。“可比性”犹如门户之“枢机”,入于中空之环,始可纵横捭阖、以应无穷。具体于“比较文学”,即是因由“后设语言”而对“比较之第三元”的先行组建,遂使“前两元”之间亲密相交、互文以见义。  相似文献   
74.
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与主义"之争触及到的一个时代关注的焦点,就是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这一问题。其中既有读书人在学理方面的探讨,也有革命党人实践中的困扰和因应。争论各方都承认中西社会的歧异,并从世界角度思考中国问题的解决,而胡适关于输入外来"主义"应该考虑适合中国国情的观念在中共党人探索世界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问题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呼应。  相似文献   
75.
1931年2月,国民党两巨头蒋介石与胡汉民为是否立约法发生激烈冲突,最后以蒋介石强硬扣押胡汉民收场,史称"约法之争"。史书大都认为蒋介石此举是"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披上合法外衣"。笔者认为,仅以其独裁意图为他与胡的"约法之争"作定论,未免过于片面。蒋介石强制立约法的真实意图,不仅有个人权力之争,也包含有与胡汉民不同的政治态度、或者说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之争。  相似文献   
76.
王升平 《理论界》2010,(11):47-48
政治哲学领域中的"古今之争",是关于古典政治哲学、政治实践与现代政治哲学、政治实践之间孰优孰劣的争论。目前国内外有关施特劳斯与政治哲学的"古今之争"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仍存在着三方面的缺陷,即:忽视了施特劳斯重提"古今之争"的学术环境、忽视了施特劳斯理论的现实关怀、忽视了对其思想渊源的深度考察。  相似文献   
77.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崇高地位的确定是冯契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方面。在冯契看来,毛泽东哲学思想因对近代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古今中西"之争和对近代哲学史上认识论方面的"心物(知行)"之辨作了历史总结,从而对近代对中国哲学革命作了历史总结。  相似文献   
78.
[提要]《禅定目炬》是西藏本土作者所作并涉禅宗内容最多的藏文文献之一,其成书年代为西藏佛教前弘期与后弘期过渡阶段。本文主要以《禅定目炬》之作者生平与内容结构为依据,构建了吐蕃时期的西藏禅宗基本思想与禅宗师承以及汉藏佛教思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9.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延续的大背景下,煤电两大行业之间的博弈程度之深、耗时之长,实属罕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经济原因和体制原因对煤电之争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0.
甘丽华 《社区》2012,(7):63-64
87年前,鲁迅在杂文《论“他妈的!”》中写道:“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这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兴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