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9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90篇 |
社会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21.
姚瑶 《中国妇女(英文版)》2014,(1):16-18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多年来一直在基层坚守着中国传统戏剧文化艺术这份事业,在坚持传统的同时致力于改革创新,作品逐渐形成“再芬黄梅”的品牌特色。 相似文献
122.
程丽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
综观已有<故事新编>的研究成果以及这部小说集本身,<故事新编>具有若干欧洲"梅尼普体"文学的主要特征.二者能够在不同历史时空达成内在相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均具有狂欢化特征;二是鲁迅可能从他所喜爱的梅尼普体小说中得到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123.
浙江省长兴县是全国著名的"青梅之乡"、"红梅之乡",种植历史极为悠久,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唐宋人的诗歌作品中开始写及山区的梅花风景,明代中期开始出现大规模种植的梅花景观,入清后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清乾隆以来,当地的乌梅产量、质量超过邻县安吉,在湖州七县中最为突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早期进入一个高峰.长兴梅的持续发展得力于优越的地理条件,长兴梅的辉煌历史表明,梅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种植,还是观赏栽培,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尊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只有像长兴这样气候条件适宜、低山和丘陵为主的地区,梅产业的发展才有强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4.
毕宙嫔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3-58
澳大利亚作家玛丽安·梅·坎贝尔的小说《潜伏者》塑造了汤姆这位奇异的边缘人形象。她迷失于两性之间,渴望男女之爱却发现异性爱恋令人绝望;试图从女性那儿寻求亲密,又受到传统异性恋规约的羁绊。汤姆徘徊于土著和白人之间。作为父权制社会下的受害者,她自动与受压迫的土著站在一起,却又无法摆脱她是白人的现实。长期受着男权的压抑,汤姆经常陷入虚幻的梦境或者想象,恍惚中分不清现实与虚构。坎贝尔通过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策略,诠释了汤姆身份不确定性这一主题,并表达了她作为激进女权主义者对男权的抗议。 相似文献
125.
王晓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4):60-61
石评梅是五四运动影响下活跃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位富有才华、独具风格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是20年代在追求理想和光明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知识分子灵魂的真实写照,是她心灵历程的展现.由于她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她的散文带着悲怆、哀婉的色调,但哀婉的色调和冷艳的光辉相揉和,更真实地反映了她心灵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6.
试析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逻辑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忠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是梅劳 庞蒂的用法 ,用它指称一种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代表的主要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理论 ,另一种是安德森的用法 ,用它指称包括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等 1 3人在内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徐崇温同志却硬要将这两种不同用法综合在一起来界定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这必然会使他界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出现内涵与外延方面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27.
王小彬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2,33(5)
2007年,梅·戈尔斯坦(Melvyn C.Goldstein)出版了他的《暴风雨前的宁静》(《西藏近现代史》第二卷1951-1955年).这部著作既体现了当代西藏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也明显带有西方藏学研究的特点——使用的是达赖集团在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话语体系”.戈氏在研究中体现了一些学术客观性,但通览全书,诸如“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武装侵略了西藏”等观点杂陈其中.作者在使用一些专有名词时,在资料的“技术性”处理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中,无一不体现了其在“西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而在作者看来,这一切似乎是天经地义、无须置辩的.由于戈氏使用的是一个虚妄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本身就由西方世界掌控,如此一来,戈氏的研究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和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28.
李贞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5):52-56
在石评梅的诗文中,梅花和红叶皆具有很丰富的隐喻内涵,它们均为石评梅情爱经历的延伸和缩影。梅花、红叶分别代表守节、失节的文化心理,梅花象征高风亮节的"素心";红叶所影射的是与素心相抗衡的"七情六欲"、"凡心"。贯穿石评梅创作的"守节"-"失节"情愫作为非常规状态的主线,表现了抑红叶、扬梅花的心理取向。这实际上显示出石评梅对传统礼教的回归和承续,也复现了以守节为美德的妇道传统。 相似文献
129.
徐杰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5):68-78
在访谈中梅新林教授回顾了自己的生命史和求学史,以及从《仙话》切入转到《红楼梦哲学精神》的研究,从而进入文学人类学的领域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0.
王德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0-122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非洲裔女作家,她创作的《爱》是一部充满爱恨交织的复杂小说。首先分析了《爱》当中女性形象对于两极分化的突破,然后对L的形象所代表着一种真正的爱、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仁慈与关怀,以及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爱的救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L这个女性的形象,最后剖析了《爱》当中的天使即梅的悲惨形象,重点分析其悲惨女性形象的层次性,以及这个悲剧女性形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从而对莫里森笔下女性形象的深邃性、多层次性有着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