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97篇 |
免费 | 460篇 |
国内免费 | 13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70篇 |
劳动科学 | 174篇 |
民族学 | 799篇 |
人才学 | 274篇 |
人口学 | 100篇 |
丛书文集 | 5392篇 |
理论方法论 | 980篇 |
综合类 | 11426篇 |
社会学 | 1432篇 |
统计学 | 4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6篇 |
2023年 | 584篇 |
2022年 | 576篇 |
2021年 | 766篇 |
2020年 | 753篇 |
2019年 | 722篇 |
2018年 | 306篇 |
2017年 | 474篇 |
2016年 | 637篇 |
2015年 | 986篇 |
2014年 | 2050篇 |
2013年 | 1654篇 |
2012年 | 1550篇 |
2011年 | 1665篇 |
2010年 | 1683篇 |
2009年 | 1635篇 |
2008年 | 1745篇 |
2007年 | 1132篇 |
2006年 | 962篇 |
2005年 | 810篇 |
2004年 | 602篇 |
2003年 | 555篇 |
2002年 | 388篇 |
2001年 | 325篇 |
2000年 | 224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苏轼美学对“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观物态度的区分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物关系思想。“寓意于物”倡导人对世界采取一种自然适意的态度,是苏轼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智慧的鲜明体现,其根源来自苏轼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体认。这种生态智慧对我们今天处理生态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2.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源泉 ,所蕴涵的内容丰富且深刻。通过对其朴素的“贵柔守雌”、“知常知和”、“知足知止”思想作现代诠释 ,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从对自然界的态度、自然与人的关系、人的能动性三个方面,运用现代生态学的观点对荀子的生态观进行现代诠释,指出荀子的生态观对解决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彭松乔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3):29-34
“生态文艺学”作为一门新兴文艺学科 ,由于学者们所存在的视域差异及遵循的学术范式不同 ,其预构的文本存在着很多可写的形式 ,这本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然而 ,从学科的发展来看 ,这种状态毕竟是一种不利因素 ,我们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检视 ,使它朝着理想的文本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995.
贵州瑶族绕家支系是指以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和都匀市匀东镇绕河村为主要聚居区的称为绕家的这部分居民,这两地也是瑶族绕家支系生产生活的中心区域。这里拥有较好的社区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在2013年和2014年被住建部、文化部和财政部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从学术上对其传统社区自然生态和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探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傅钱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196-201
依据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主题,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少数民族小说主要追求地域乡土特色;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民族文化特质成为少数民族小说的核心主题;90年代后期以来,自然和文化危机成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普遍焦虑,其作品呈现鲜明的文化生态意识。三次转向背后是社会文化语境的改变和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内涵的变化,或可以此为启发反思并深化当前的多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7.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林权成为森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词.林权作为一种私人财产权,能够增加社会力量造林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其效果自不待言.然而这种将森林资源完全私有化的做法,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比如提供给公民休憩和娱乐的场所以及基本生存的能量来源的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林权,为森林资源利益攸关的其他利用人提供其合理利益的保护十分必要.国外立法上设置了森林进入权(森林逗留的权利),对于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尚存空缺的中国来说,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是中国积极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发展目标,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颖状态,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于积极向上的公民意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实情况,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9.
近几十年来西方思想界从哲学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促使了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生态与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大流派。本文对其中的各种学说观点做了详细论述和评析,认为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有分析地借鉴西方思想,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理论学说,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00.
海洋企业是海洋经济活动的主体 ,海洋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最终要靠有创新活力的海洋企业来实现。海洋企业创新机制包括作业标准、经营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