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95篇 |
免费 | 329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98篇 |
劳动科学 | 28篇 |
民族学 | 308篇 |
人才学 | 179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3032篇 |
理论方法论 | 476篇 |
综合类 | 5794篇 |
社会学 | 574篇 |
统计学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301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299篇 |
2019年 | 290篇 |
2018年 | 122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252篇 |
2015年 | 403篇 |
2014年 | 675篇 |
2013年 | 630篇 |
2012年 | 785篇 |
2011年 | 801篇 |
2010年 | 785篇 |
2009年 | 719篇 |
2008年 | 932篇 |
2007年 | 656篇 |
2006年 | 521篇 |
2005年 | 453篇 |
2004年 | 359篇 |
2003年 | 304篇 |
2002年 | 265篇 |
2001年 | 221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文学研究会《文学旬刊》为中心的"民众文学"论争,是在启蒙精神规约下对普通民众和文学关系问题进行的一次深入探讨。参与者都认识到了文学"民众化"的必要性,试图提出建构"民众文学"的切实方法。论争中凸现的一些问题和困境是文学"民众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对于此后的文学"大众化"具有启发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大陆电影的"中国形象"是对中华文化特征的一种想象性建构,是一整套内含话语机制的隐喻符号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后某些重要的中国大陆电影人在异域目光的注视下,在国内电影工业十分脆弱的不利现实下,选择了模式化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手段,塑造了一个个具有"他者"指称的"中国镜像"。"旧民俗化的中国形象"、"新都市化的中国形象"、"武侠化的中国形象",从开始的无意暗合到后来的刻意塑造甚至是狂热追求,从猎奇质素的加入到叙事构图的模式化再到发行评奖的国际化策略,西方的话语秩序一步步内化并深深镶嵌在中国民族电影的制作中。由此让我们看到后殖民语境下弱势文化中的电影群体创作和表述自身的尴尬心态和艰难处境,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从某个侧面把握整个中国文化在转型期所面临的困境和契机。 相似文献
113.
一、法律实证主义的分裂--基于"分离命题"的讨论
"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之所以成为理论法学争论最激烈、同时又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原因就在于法律与道德都为人们的行动提供规范性,即如果某种行动是由某一标准引致而来的,而与行为人自身的欲望和倾向无关,那么这种行动就是所谓的"规范性"行动. 相似文献
114.
重新形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间联系的概念:超越生物文化视角本文的前提基于这样的假设:探讨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之间的联系的任何尝试,都必须从有效地分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入手.我们分析的前提是承认多样性可能是个难以捉摸的概念,特别是在试图跨越各种文化定义和生物学定义的视差对多样性作出描述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5.
瓦解所予神话是匹兹堡学派的标志性成就。它由相互关联的三个步骤所构成:塞拉斯基于自然与理性的区分,瓦解了所予的基础地位。但塞拉斯本人对所予神话的否定并不彻底,他的客观主义立场最终为“所予”保留了一席之地。麦克道威尔沿着塞拉斯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行,他摒弃了非概念的所予,用概念化的经验作为知识的最终法庭,在瓦解所予神话的同时保留了经验主义对所予诉求的同情。布兰顿瓦解所予神话最为彻底,他不仅抛弃了非概念的所予,而且否定了麦克道威尔的经验主义运思方向,认为对于知识的唯一制约只来自语言实践共同体的规范。然而,布兰顿的所谓“实践”仍然停留在语言层面,这使他的实用主义承诺并未完全兑现。 相似文献
116.
中国新思想家在1920年代中后期积极倡导“生活之艺术”观,尝试为中国的新生建造整体的理想道德与文明体系,这是1920年代的重大思想事件。“生活之艺术”观既是一种理论模式,包含实证科学时代的世界解释系统、“人学”解释系统与文明史观,同时也是一种通过文明批判逐步建造道德与文明体系的实践模式。它由蔼理斯创建,经过“中国化”的理论改造后,成为根植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新“认识性装置”。周作人等新思想家立足“生活之艺术”的理论系统,针对中国各类具体伦理事象作出文明批判实践,力求逐步推进道德与文明的总体性建构,但国民革命时期加速败坏的社会道德却令周作人等新思想家丧失了建造新道德与新文明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7.
面对重大灾害,小社群将无法自救,这样就会产生对第三者即国家救援力量的需要,从而使国家得以催生;源起于救灾的国家必须对发生于其疆域内的重大灾害进行持续性救援,这是保持国家政权正当性和合法性存续的基本前提;大国在大灾面前,有集中资源及救援动员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因此,重大灾害频发与大国形成之间具有互构关系;国家对灾害的救援并不意味着国家可以包揽所有的灾害救助行为,而是要发挥社会自救和国家救援的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118.
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把个体与社会通过制度联系起来,以制度与行动的互动、互构及协同演进探讨城市贫困群体在国企制度变迁背景下遵循的适应行动策略,以及国家救助制度建构下的行动选择,发现城市贫困群体的生存逻辑是内生的生存压力作用的结果,这种行动的力量来自其内部,遵循的是一种生存压力下的理性选择,体现的是一种生存理性。 相似文献
119.
高校中国特色现代化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并稳步推进.《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文件,建构起以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共同参与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基本框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特色与法治构成其逻辑起点、出发点与关键支点. 相似文献
120.
本文是对上文《解构抑或建构》的回应。文章对《自由神话的终结》一书提出启蒙解构论提出针锋相对的批评 ,拒绝一代“后启蒙主义”者的宿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