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444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22篇
人才学   13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348篇
理论方法论   204篇
综合类   3226篇
社会学   378篇
统计学   9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建琼 《湖南社会科学》2009,(4):I0001-I0001
知识的传播,如若对概念、判断和推理自身魅力作深刻体验,常常需要追忆其形成的背景和情境,求取的过程将拥有美的资质。而今,学术论著、殿堂演讲、学校课堂等在传授知识、演绎学理、传播思想的历经之中,因生硬导致知识的美感丢失,从而变得索然无味。寻思:知识传承的应然情境被忽视,是导致知识的美感减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2.
从建国以来到 2 0世纪末中国政府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和文件中可以看出 :当代中国美育观念的演变历程是进步、后退 ,此起彼伏 ;到 90年代末 ,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的政策、法规再次把美育观念历程推向历史的制高点 ,正式把美育写进教育方针。通过当代中国美育观念的变化轨迹 ,找到症结 ,为 2 1世纪中国美育的理论和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3.
N+N类复合名词蕴含了多种概念合成的方式.本文通过汉英对比,划分了六种方式:关系型、特征映射型、联合型、混合型、合成型和组合型.汉英N+N类复合名词的概念合成方式有同有异.相同之处体现为前五种合成方式,第六种组合型是汉语特殊的复合名词合成方式.通过对概念合成的研究,我们发现,两个概念要合成必须具备主观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4.
英语名物化元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组织是围绕三个元功能进行: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名物化作为一种语言组织形式可以从三大元功能的角度来解释.首先,它能影响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其次,它能作用于参与者的人际关系;再次,它能转移信息焦点,加强语篇衔接.  相似文献   
75.
大数据时代,基于海量数据的"用户画像"正引起理论界与实业界的众多关注.基于文献回顾,总结用户画像的概念内涵及四类画像视角,阐述常用的画像方法、工具,以典型互联网企业用户画像实践为背景,比较互联网领域用户画像的主要应用场景、常用画像方法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6.
互联网赋权下,段子文化日趋兴盛,段子文化的研究日益得到学界的重视。检索知网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国段子文化研究从研究进程看,其经历了兴起与发展两个阶段,2003—2009年是兴起阶段,2010年至今是发展阶段;从研究主题看,其主要包括段子的概念与成因、段子的特点与创作、段子的意义与作用等;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看,从政治学、社会学视角展开的研究最多,研究方法以个案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为主,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  相似文献   
77.
习语的本质是否可分解的,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习语可以被视为任意性和可分解性的连续体,位于连续体中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是有理据的,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认知机制来识解.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普遍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表达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概念转喻是用突现、重要、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部分.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在以往学者对"手"的习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重新对英汉中"手"习语进行认知分析,帮助我们构建"手"习语的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78.
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大量地存在于经济语篇中。通过调查来源于英汉经济语篇中的隐喻表达式,发现在三类概念隐喻中,空间隐喻、本体隐喻、特别是结构隐喻成为理解抽象经济概念和现象的主要机制。同时从社会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在英汉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79.
电子证据在中国被确立为一种独立证据类型,具有在范畴以及审查认定标准与规则等方面加以特殊研究的必要性。电子证据就其范畴而言,应定义为\  相似文献   
80.
法定证据种类的传统解释应当受到质疑。传统解释选择了一种“大诉讼”场域的解释视角,将证据保全资料与被保全的证据视为同一证据种类。这种观点模糊了不同证据种类之间的逻辑界限,导致人证类证据难以确定,助长了刑事审判证据运用的书面化、电子化现象,并使当事人一方形成的证据保全资料无法取得证据资格。要想突破传统解释面临的困境,必须将解释的视角转向审判场域,在修正证据种类概念的基础上,重新界定证据保全资料的证据种类与证据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