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5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465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56篇
人才学   148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859篇
理论方法论   256篇
综合类   5317篇
社会学   483篇
统计学   9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问题类型划分方法的视野下,犯罪概念问题应该属于纯粹刑法学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但刑法学界以往有关犯罪概念的讨论却大多将其作为刑法问题中的价值判断问题。由于未能妥当确定犯罪概念的问题类型,从而使学界有关犯罪概念的讨论未能达成最低限度的学术共识。作为纯粹刑法学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混合犯罪概念不存在被替代的必要性,而犯罪概念也不应被规定在刑法典中。  相似文献   
132.
商业贿赂行为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经济犯罪,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相当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商品交易秩序,极大地妨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剖析了商业贿赂的概念及特性、阐述了商业贿赂对国家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的主要表现,据此提出了商业贿赂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3.
以"爱情、婚姻"概念隐喻为例,从体验哲学、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概念隐喻、映射理论及其认知和思维过程,把爱情和婚姻概念联系起来,作较深入的分析,透视概念隐喻隐匿于语言形式后面的心理认知过程、在语言中投射的表现及生活中由其扩展出的其他抽象概念。同时揭示了隐喻概念的体验性、派生性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4.
文章以维吾尔谚语为切入点,说明其中展现的维吾尔民众对于"水"与"火"的原初意象,在此基础上揭示人们如何借助这一具体认知工具,逐步认识身边抽象的事物和概念,衍生出一系列与"水"、"火"有关的隐喻,进而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这一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35.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也是一种认知和思维结构。隐喻已经成为横跨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课题。隐喻是指人在认识不同事物间的某种相似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想在语言层面上的一种表达形式,即联想是隐喻的产生基础。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6.
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为我们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正面的君子,也有反面的"小人"。元杂剧中的公案剧和爱情婚姻剧中的"小人"形象众多,贪官污吏,权势豪绅,地痞无赖,毒妇等等"小人"层出不穷,有贪财的、有贪色的、有贪权的,产生在元代社会大环境中的这些"小人"也必然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7.
徐风云 《经理人》2014,(4):48-49
正我们的焦虑既来自于年龄,也来自一日千里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科技。步入O2O时代,传统营销人容易一下子找不着北,不知道该学什么,也不知道该学谁。因为市场改变不是一点点,而是大颠覆。都说四十不惑,作为上世纪70年代生人的职业经理人,我最近与同一拨做传统制造业的高管朋友聊天,感觉大家都有种莫名的焦虑,甚至有人还隐隐约约有一丝恐惧。为什么会这样?焦虑来自哪里?年过四十该怎么办?我想,焦虑既来自于年龄,也来自现在一日千里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科技。  相似文献   
138.
隐喻认知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充分认识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9.
中外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是各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习语具有特定的、完整的多样形式,用法固定,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普遍性特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易被忽视、不容易被识别的,固定的、传统的隐喻表达。这些固化的话语模式反而使人们忽略了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隐喻,隐喻是认知的工具。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建立在对世界的体验之上,词语语义的构建和理解与隐喻联系密切。本文以常见的形容女性的汉语习语为例,从隐喻的角度来浅析其语义,以期激发人们的隐喻意识,更好地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构建机制。从而掌握话语使用的策略,提升交流技能。  相似文献   
14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虽然英美法律职业精英极力抵制法律语言中的隐喻现象,认为隐喻有害于法律的专业性、权威性及准确性,并贬低隐喻的地位及作用,但法学家们在阐释法律问题时却又对隐喻青睐有加,使得法律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因此,本文尝试从认知机制及认知功能视角对法律隐喻做出分析,以更好的理解法律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