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
《社科纵横》2015,(5):127-129
对明清时期卫、所变革的研究,学者多是将其归因于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卫、所地方势力的意愿和诉求,亦忽略了此类地方因素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以及对卫、所命运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清初山东沿海地区卫、所裁撤个例,从史料文献中发现卫、所地方势力在卫、所废存问题上与国家统治者存在意见分歧;通过不断博弈,下层地方的意志最终在卫、所变革中得到了体现,反映出地方权势对国家决策的影响不可忽视,对卫、所的变革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东胜卫是明政府设置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卫所,其存在时间较短,经历洪武四年(1371年)初置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复置.在此期间,卫所制度尚不完备.经研究表明,东胜卫先后两次设卫,虽在管辖范围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军事建制及辖区军民的生产、生活上都存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3.
《诗经》邶、鄘、卫三风中的女子既多且美,其体貌之美有概而言之者,有分而述之者。与其他国风相比,这三风表现女性体貌之美注重细部,如对女性的手、额头、眉目、牙齿、颈部、笑靥、头发、步态等精描细绘,体现出细致化的特点。女性以硕为美,是从当时生产和生育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产生的审美标准,而三风写女性美突出"白"这一特点有殷人尚白遗风的留存。三风中的一些审美标准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体现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4.
陕北榆林地区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历史上多个民族在这里生产、生活。尤其是明清以来,这里的民间宗教信仰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一方面在大量兴修寺院庙宇,一方面外来宗教如天主教、新教等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文革以后,随着国家宗教信仰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这里的民间宗教又有了一定的复兴与发展,并且在人民生活中间日益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正达州市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与最新遥感影像叠加,提取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协助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86.
高升号事件的研究始于日本学者高桥作卫,《英船高升号之撃沈》 为其集大成之作.高桥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官方背景,终极目的是为日本浪速舰行为正名.由于能利用珍稀的军方原档,又与国际学界交流深入,高桥的研究百余年来影响不绝.尽管学界对其核心观点开战责任说及事件过程已有辩驳和新的研究,但在对两位英国国际法学者的论说、 日本政府的处置、 英国政府的态度等的评价上,仍存在高桥影响的痕迹.流传的唯一的中文版船长证词与高桥版之间存在类同关系更值得重视.高桥及百年来高升号事件研究的历史,对甲午战争史研究亦有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87.
榆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榆林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负责全校的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各项组织管理,在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教学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从1997年开始,依托学校办学资源,  相似文献   
88.
城市形象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从感受性的角度可概括为视觉形象和感知形象。榆林市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塑造榆林城市形象应从感受系统的角度入手,从精神、行为、视觉、风情和经济感受系统等五方面着手,这是保护榆林市区古城和开发建设新城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正>元亡明兴,河湟地区传檄而定,在湟水流域设西宁卫以镇守之。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文环境较前朝有了较大改观,作为“一方全史”的方志也相继出现。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各个史志中记载的户口数据各不相同,使研究者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试对明代西宁卫户口数作一考辨,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90.
子夏孔门求学三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夏孔门求学事迹,《礼记》、《说苑》、《孔子家语》等多有记述,但说法不一,时间地点不明,真相难辨。究其实,子夏于鲁哀公七年出任卫国行人,车有盖是公务需要;孔子不"借盖"是知其贫无二盖,担心影响其公务。子夏"短于财"而非"吝于财"。子夏丧亲在哀公九年,服丧期间研读《尚书》,为免遭赵简子报复而"使民未有闻焉"。子夏哀公十四年受孔子委派赴洛邑"求周《史记》",过卫遇"读史记者"纠正"亥豕之讹",并非"返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