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30篇
丛书文集   234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1003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本文从社会语用的视角探讨了酷语的概念、酷语模因传播和构造的方法及其特点.并且指出酷语模因是语言模因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易于社会的传播.但只要是模因,都有好与坏,利与弊.强与弱之分.在文章的第三章还探讨了某些酷语在社会语用过程中的一些偏误和损坏现象.最后作者提出对酷语或新词模因的社会话用研究有利于语言教学、词典编撰、语言的雏护和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是否舍乎逻辑,要考察最终推出的结论是否更合理或更接近真实的面貌.周相录认为"<(长恨)歌>是一把解剖封建制度的利刃",提出了耸人听闻的"利刃"说,无视公元9世纪的社会环境与白居易忠于皇室的主观因素及<长恨歌>"婉丽多情"的文本特征,完全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与艺术逻辑.周相录指责<白居易<长恨歌>研究>提出"有情"婉讽主题不合"逻辑",主要指责是,把"<长恨歌传>版本考略"放在综述部分讽谕说后面有问题,综述部分分类不合"逻辑",在介绍讽谕说、爱情说的时候涉及到双重、多重主题说等,本文针时这些指责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3.
屈原生卒年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考证发现:屈原应生于苗历公元前355年即(丙)寅年子月二十七日(庚寅日),即楚宣王十四年,公历是公元前355年元月二十七日,卒于公元前278年即(癸)末年午月午日(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8年七月七日,享年七十七岁.  相似文献   
44.
前汉梁王刘武以好客养士知名,投其门下的羊胜、公孙诡、邹阳、严忌、枚乘、司马相如、公孙乘、路乔如等赋家,形成了蜚声赋史的“梁园”作家群。严忌约生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卒年不详;邹阳约生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卒年不详;枚乘约生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卒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司马相如生于汉文帝刘恒后元二年(前173),卒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公孙诡、羊胜生年不详,二人同于汉景帝刘启中元二年(前148)受命自杀。公孙乘、路乔如二人生卒不详,仅有赋作传世。以上梁园诸赋家可以考出之行迹、作品,均编年系之。  相似文献   
45.
沈文凡  聂垚 《晋阳学刊》2012,(5):132-138
"杨家将"文学作品经历了近千年积淀,从早期的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曲,形成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成为俗文学代表作。由于特定时代社会、历史、文化所囿,各个时代的"杨家将"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表现出时代性、专有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46.
陈辽 《江汉论坛》2012,(10):100-104
从三个真实的墓志铭,可推算出施彦端的生卒年,生年为1332年,卒年为1406年。用系统方法可以初步判定施彦端即施耐庵。小说家罗贯中年龄大于施耐庵,生卒年约为1280-1360年,因此,《水浒传》不存在施作罗编的问题。《水浒传》应为罗贯中、施耐庵合著。  相似文献   
47.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模因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将其看作一种复制因子,通过人脑进行输送和传播。基于最小单位的传播理念为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模因认知观的指导下,完成文化模因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过程,可以更好地充分认知外国文化,排除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8.
杜娟 《南方论刊》2012,(1):79-81
著名语用学家梅尔强调,非言语行为语用位在适当情景下的交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非言语行为在交际行为中的此种重要性,本文继续分析了非言语行为在交际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支撑点,也借助模因学理论分析了非言语模因在语用行为中存在的神奇魔力,并且主要追溯了其强势存在的群体文化与个人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49.
在此尝试运用模因论对仿拟过程和仿拟种类进行阐释,认为仿拟过程遵循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而仿拟种类正是语言模因传播的两种形式,以期能为仿拟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0.
模因的核心是模仿。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外语环境下学习英语,阅读是英语输入的主渠道。试图探索在模因论视角下,以模因理论指导英语阅读,从而获得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