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09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1656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初唐是歌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不仅代表了歌行的勃兴,而且标志着歌行的成熟。本文从题材选择、声律特征、叙事方法三方面对初唐歌行的文体特征和叙事艺术进行全面考察,以此证明初唐歌行的定型与成熟。  相似文献   
62.
相对于古文在叙事上的简约、抒情的含蓄,白话文则以直白、生动见长,特别是在议论、说理上,具有文言文无法比拟的明晰而亲切的特点。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和学者,积极参与新文学运动,且在学术领域多有创获。他不仅以文学散文的朴素而清新,曲折而婉转体现了白话文创作的实绩,而且还积极倡导并参与多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和实践,其论说文完全采用白话写作,分析、阐述或批评社会、道德和学术,以其行文平实而亲切,论说严谨而透彻,显示了白话文的说理优势,拓展了白话文的社会影响和话语空间,有助于白话文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63.
策是中国古代科举最重要的文体。学术界多从历史学的角度考证科举试策的程式,尚未论及策的文体特点。历代文论家对策的分类各不相同。因为是应试文体,策带有浓厚的制科习气。人们对历代杰出的策文及其作家作了深入的分析,值得后人借鉴。《历代文话》未收策学类著作,十分遗憾,建议再版时补上。  相似文献   
64.
鲁迅日记是一个极为简略但又系统完整的叙事文本,其中既没有对外在社会环境的记载,也极少个人真实感情的倾露,这迥异于现代日记文体常态,也违背读者的阅读期待。事实上,鲁迅日记的表层话语形态与深层作家主体精神之间存在复杂的映射关系。鲁迅日记作为"写给自己看的"文本,体现了内心的最大真实,即对世界的虚无与绝望。而其日记写作的心理动因在于依靠这样的具体行为来反抗虚无,确证自己的主体存在。鲁迅对日记文体的独特定位及其背后所蕴涵现代性话语,是鲁迅日记迥异于其他现代作家日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5.
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看,十八大报告属于典型的表达型文本,该文本中表达功能的具体实现是词汇、句法、语篇和修辞4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以十八大报告为代表的表达型文本的分析,使这些特点更加系统化,为这些文体特点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6.
长期以来在连珠的文体特征问题上存在偏颇,从而导致对其起源认识的诸多看法。其实连珠不仅在内容、形式上具有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穿贯事理,如珠在贯的特征,同时它是指一组作品。因此,尽管先秦时期已存在连珠的核心体制,但作为一种文体,则是由扬雄开创的。连珠最初是作为奏议而存在的,发挥规谏的功能,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也成为抒发个体情感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67.
文体源流论是魏晋以前最主要的文学批评形式.进入南朝以后,文体源流论与文体风格论逐渐合流,并衍化发展出了作家专论和文学史专论的批评形式,从而把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引向了极为宽广的天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文体研究的成熟和对文体认识的深化,是文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的基础,文体论是其时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68.
六朝志怪虽不脱"丛残小语",但在叙事上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穷怪录》是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选本,其晚期优秀之作已呈现出向唐传奇过渡的明显迹象。在初唐到盛唐的百余年间,唐传奇从初创到成熟,并作为一种正式文体卓然确立,从而开启了我国古代小说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9.
日本近代的文体变革与民族国家的转型是相辅相成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迈向了民族国家的征程。在国家意识的支配下,日本以东京话为标准建立“国语”来统合全体国民。随着民族主义的盛行,日本知识界在书面语系统着意削减汉字、增加假名,建构与“汉文脉”不同的“言文一致体”。通过报纸杂志的传播、学校教育的推广,以及自由民权运动的政治动员和战争报道的大量应用,最终形成了一种与口语密切结合、并适用于所有国民的新型文体。  相似文献   
70.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热衷改革的进步文人,他们在政治体制上不得不“全盘西化”,为了求得心理平衡,甚至因为自卑而产生自负,他们更加重视甚至高估本土文化,加上当时对外国诗歌的“先进性”的了解远不如对外国科学及政治体制的了解。古代汉诗特别是定型诗体格律诗体成了封建专制的象征物和封建文人聊以自慰的心理寄托品。在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他们只愿意对汉诗进行“本土化”改良。因此诗界革命只在汉诗的语言特别是词语上作了适度的改良,根本没有涉及到汉诗文体的两大基本成分——诗体和诗家话的实质性变革。诗界革命采用保守的改良方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