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在《大学》中,“知止”与“三纲”、“七证”、“八目”属于同样重要的范畴,它紧密关联着“三纲”的达至、“七证”的获得,以及“八目”的践行。本文试以“知行合一”为进路,从何谓“知止”、“止”于何处、何以能“止”三个层面,对《大学》的“知止”思想作出解析,并指出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2.
嗜酒、不拘礼法,阮籍这些放达的行为隐藏的是魏晋易代的时代悲患。其《咏怀》诗旨隐避,寄托深远,不仅包含着深刻的现实喻指和心理内涵,更传达出整个人生不幸的悲哀。阮籍的忧生之嗟既是正始之音的主题,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典型心态。  相似文献   
43.
青苗法是宋神宗熙丰变法时期的一项重要新法,旨在防止民间高利贷者盘剥农民,以济贫困,发展生产。但因法令不够完善,以及“吏不得人”,“故为民害”。当时知青州欧阳修针对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弊端,一面止散青苗钱,一面向朝廷提出三点改良要求。欧阳修的言行是合理的,其目的在于济贫惠民,然而当代某些史学家称欧阳修为“守旧派”或“反变法派”,这是不够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44.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艺术、思想、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学习文言文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比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教学双方受益。本文以范仲淹、欧阳修、杜甫"忧乐观"的比较为例,谈谈比较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5.
张吉明 《中华魂》2012,(3):10-11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这就把“忧党之心”、“兴党之责”提到了推进党的建设头等重要的高度。  相似文献   
46.
孙钦香 《东方论坛》2012,(5):30-34,38
在《大学》修身功夫的次第问题上,船山针对阳明对朱子"格物始教"说的批评,认同朱子的观念,批评阳明的功夫论观念为"离物索知"。同时,船山又通过对《大学》格致功夫与诚正功夫相互界定关系的诠释,认为格致诚正四者俱为"入德之门"而不可偏废,藉此来转变朱子"格物始教"说理论上可能的偏颇。  相似文献   
47.
高姿 《家庭科技》2012,(10):38-39
秋季天气变化无常,流感高发。如何防治流感?福建医科大学药学系教授邱颂平表示,葱姜蒜属于辛温解表药,它们的作用远不止调味和杀菌,在防治流感上还具有特殊用途。葱白葱须皆入药在中医里,葱白可入药,能发汗解表、通阳散寒。  相似文献   
48.
“以上”和“以下”主要用于表范围,可针对事物,也可针对数量。其用法自古以来本是明确的,使用时自然包括本级或本数,即“N以上”或“N以下”,起点就是N。现代汉语的使用却十分混乱,滥加括注和乱造并列结构时有所见,应引起语言学界和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9.
从商周青铜器上的随意分行,到唐五代《书仪》较为规范的"离句空白";从宋、金、元、明的"圈点"到替代康、乾"句读"分工;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新式标点符号"的统一规范;汉语"句读"标点经历了一个从相对随意到相对规范的演变过程,形成了"随意——规范——随意——规范"的螺旋式演变线索。  相似文献   
50.
谭献与陈宦     
赖晨 《船山学刊》2008,(4):175-177
谭献作为陈宦的恩师,在他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比如其“忧生念乱”的创作理念;勤谨务实的行政作风;其爱国主义精神;其宽厚、廉洁、勤苦治学的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