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5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00篇 |
理论方法论 | 11篇 |
综合类 | 276篇 |
社会学 | 18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清文启蒙》是清代一部满汉对照,学习满语的教科书,该书的第二册内容为对话体,是对当时口语的记录。书中有一些特色词语,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口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近代汉语词汇的面貌,如勒掯、剪决、响快、造定等。但是这些词在词义的理解上尚存在一些问题,运用一些训诂手段,对这些疑难词进行考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近代文献,了解近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清代学者戴震从训诂发生、训诂原则、训诂方法等方面初创了训诂学理论,在古音研究上创建了审音学派、创立了古韵二十五部之说和阴阳入相配古韵系统,不愧为中国语言学研究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3.
24.
正制发公文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如果高校负责公文处理的工作人员不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校情,不掌握公文办理的相关知识,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笔者将公文处理中容易犯的几种错误归纳为"七个不符合",以期引起同侪重视,并在公文处理中尽量避免出现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25.
多年来,在人们习惯认识中,公文写作只是一些人云亦云、随意拼凑的套话堆砌.为此,我国著名公文学家、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前会长苗枫林先生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就热诚呼唤正确公文理论的出台.感此,笔者于1996年开始,陆续提出了"公文正文三要素说"理论(详见拙著<公文正文三要素说与公文正文格式化导论>一书及有关论文),揭示了公文文体自身独特的内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对公文正文内容达到"无一字无来历"的透彻理解.下面仅以常用的指挥性公文 (决定、指示、通知、通告等)开头写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错误为例,结合"公文正文三要素说"的理论进行分析,以使人们进一步加深正确理论对写作实践指导价值的认识,从而切实增强学习科学公文理论的兴趣和紧迫感,扭转人们对公文理论的误解,加速实现公文写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6.
27.
彭慧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6-10
王念孙、王引之是我国传统小学的集大成者,在校勘古书、疏解词义的过程中,父子二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集中阐释了“形音义互求”的训诂思想和治学方法.其中,“综合形义,辨识音读”是“因声求义”的相反施行,是它的转换或变通,但在“破读通假、重审字音”,“订正讹字、注明字音”,“区别字形、澄清字音”,以及“辨别词义,区分多音”的过程中,父子二人的语言文字系统观同样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8.
龙仕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176-176
<正>十年磨一剑,刘精盛教授潜心于古汉语领域,笔耕不辍,论述颇丰,汇为《文字训诂简论》一书(2010年4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既重视具体的、个案的词语考释,又注重词汇、词义系统的全面研究;既重视共时平面的词汇、词义研究,又注重对汉语词汇、词义进行历时性研究。同时还对部分文献典籍中的词汇本体进行了研究,并注意考察词汇产 相似文献
29.
卞仁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3):112-115
杨树达先生关于螮蝀等六条训诂值得商榷:(1)戴目不当为侧目,(2)螮蝀声符不当有义,(3)放不必言声旁假借,(4)字不当二解,(5)革不为之初文,(6)若不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30.
卞仁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1):146-150
杨树达是著名国学大师,文章从段王之学的继承、湘学传统的发扬以及时代影响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杨氏训诂的学术背景.处于中国语言学转型时期的杨树达,训诂成就之所以卓著,有其时代背景和个体因素.概而言之,其训诂远绍乾嘉段王,近承湘学余绪;既被西学东渐之风,又熔甲骨金石之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