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28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49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49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691篇
社会学   188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深度报道中凸现出鲜明的二重角色定位。兴起于 2 0世纪 4 0年代末的深度报道在媒体竞争和报道拓展中逐渐显示出为受众所共识的特色而成为报纸、广播、电视所青睐的报道方式。“用事实解释事实”是它的本质特点和操作原则。深度报道中的记者是推动深度报道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文立足深度报道对记者的素质要求 ,针对深度报道发展中的不良倾向 ,从记者的双重角色的互动基理层面阐释了作为主体的记者和作为驾驭的客体之间趋利避害的认识方法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2.
"新闻舆论导向"是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者从新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新闻学研究课题。利用批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必须使批评报道真正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以解决问题,促进稳定为准则;必须正确处理批评报道与正面报道的关系,破是手段、立是目的;必须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让舆论影响变成社会的行动力量。  相似文献   
53.
科技新闻的概念本身就决定了其实践过程中的双重要求:既要尊重科学规律,又要遵守新闻传播的规律。本文就从科技新闻的本质属性出发,考察其新闻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4.
向世界讲好西藏故事肩负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外塑造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形象、争取对外反分裂斗争国际话语权的历史使命。建国之初的英文外宣期刊《中国建设》的涉藏报道对此作出了有益探索。该刊西藏报道的国际传播策略包括以民间主体传播信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舆论、以人民视角展开叙事、善于运用平衡报道等。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发挥多元话语主体的对外传播功效、主动设置西藏外宣议程、构建涉藏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发挥网络空间短视频生活化叙事优势、发掘蕴含于西藏治理中的价值叙事以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西藏故事。  相似文献   
55.
云南"3.01"事件发生后,分别属于中美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其进行了集中报道。从分析样本中发现,《人民日报》将"3.01"事件定性为暴力恐怖事件,《纽约时报》则认为这是一起中国维汉民族矛盾所引发的袭击事件。两报在报道中选择差异甚大的报道议题、关键词、图片、信源来印证和强化自身对这一事件的判断。报道呈现如此分野,与两报的价值立场和办报定位有关,《人民日报》以"喉舌框架"来报道"3.01事件",而《纽约时报》则以"冲突质疑框架"来审视它。《纽约时报》对"3.01事件"的报道固然有其意识形态偏见,但其多元立场、多种视点的报道框架与思路对中国媒体亦有启发,对于中国媒体提升对境外受众的舆论引导力和话语影响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当报道者盼望作品中的优秀人物给人以鼓舞时,得到的却是读者的冷嘲热讽;当报道者希冀揭露不良事实以告诫世人时,扑面而来的竟是这种事实的愈演愈烈……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违背,在传播学中,这类现象叫做传播负效果。本文以我国近年来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量新闻传播中存在的负效果现象,总结其原因,将其分为16类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中国新闻文坛兴起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模式即深度报道。它大都涉及重大题材,社会热点、难点、疑点等;突破了传统的两极式报道模式,把被报道的事物当作一个正在发展的“过程”作动态的反映,实事求是地报道改革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与读者共探索。  相似文献   
58.
《南方人物周刊》是一份以人物类报道为主的期刊,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媒体。"封面人物"是《南方人物周刊》中最有特色、最能体现刊物魅力的核心栏目,充分显示出刊物以焦点人物解读热点新闻的编辑理念、多角度、够深度的报道策略、全知全能与人物限知视角为主的叙事视角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比考察了传统隐喻观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 ,重点评述了隐喻的本质、定义、两概念及其判别标准。在此基础上 ,运用相关语料分析了赛事报道中使用的各类隐喻的词法手段。根据词法构成特点 ,将隐喻实例粗分为两大类 ,即名词性隐喻和动词性隐喻 ,同时分析了“本体隐喻”和“常规隐喻”的特点。本文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赛事报道中的隐喻无所不在 ,其词法手段灵活多样 ,这进一步证明了认知语言学者所提出的“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则”这一全新隐喻观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0.
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反映它所处的时代。通过对媒体的解读,我们不但可以研究媒体本身,而且还可以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存在于战后1946-1948年的《观察》,记录了战后中国的种种面相,成为我们建构战后中国历史图像的史料。《观察》对于战后中国的重大事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舆论的倾向。国共内战是战后中国的主题,双方的争夺始于东北,《观察》对此给予格外的关注。其中既有对战争进程的实况解说,又有对战争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还有对双方得失的分析。《观察》所做的"观察"大都符合真实的事实,其分析与预测从整体来看也都准确。它与国共两党各自所属的媒体因为党派政治需要而进行的宣传所不同,这也是其难能可贵之处。这种报道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超党派性,就在于它可以和国共双方所提供的资料相互印证,从而为我们建构当时的历史图像,还原历史本来面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