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五燕禁卫武官制度与前、后赵相似 ,仍以继承西晋禁卫武官制度为主 ,其主体是领军、护军、左右卫将军 ,又有中垒、中坚、骁骑、游击将军及诸校尉 ,有类似晋制的殿中 (上 )将军。领军制度仍是五燕禁卫武官制度的核心 ,禁卫长官领军将军、中领军在五燕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前燕还有类似汉代制度的郎中令和郎将 ,后燕有类似晋台之中卫将军及类似汉赵亲御郎之侍御郎、类似后赵之龙腾、类似前秦四禁将军的左、右禁将军。五燕禁卫武官制度承袭之前其它十六国政权如前、后赵和前秦的可能性更大 ,各国制度之间则具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八旗武官的选任,事关八旗兴衰,作为一代制度,它确立于顺治年闻.康熙时期的八旗武选承前启后,其选任制度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用人方式突出地反映为重军功、用才俊.这种用人方式,后来演化为有清一代八旗武选的两个基本原则;但康熙帝选官,重视宗亲势力、勋旧世家以及近臣亲随的任用,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唐后期至五代枢密院之演变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自唐代宗始至梁、唐、晋、汉、周五代各个时期枢密院机构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考察 ,认为枢密  院权力的起伏变化是受着唐代末年恶性膨胀的宦官政治与五代军阀割据的武官政治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人才选拔和官吏管理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概莫能外。这一时期,通过九品中正制、皇帝辟召、公府辟举、州郡察举等途径来选贤任能,以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通过清议处罚、考课制度及与之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加强对各级官吏的考察与管理,督促其恪尽职守,切实履行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本期刊出的几篇文章,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前人较少关注的皇帝征召制度、官吏居丧违礼与清议处罚、武官考课后的奖惩制度等问题作一探讨,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与官吏管理制度之一斑。通过对这一时期人才选拔和官史制度的研究,总结其经验教训,分析其利弊得失,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封建官僚行政制度的认识,而且也可以为当今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历史鉴戒。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人才选拔和官吏管理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概莫能外。这一时期,通过九品中正制、皇帝辟召、公府辟举、州郡察举等途径来选贤任能,以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通过清议处罚、考课制度及与之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加强对各级官吏的考察与管理,督促其恪尽职守,切实履行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本期刊出的几篇文章,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前人较少关注的皇帝征召制度、官吏居丧违礼与清议处罚、武官考课后的奖惩制度等问题作一探讨,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与官吏管理制度之一斑。通过对这一时期人才选拔和官史制度的研究,总结其经验教训,分析其利弊得失,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封建官僚行政制度的认识,而且也可以为当今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历史鉴戒。  相似文献   
16.
康熙时的八旗武官选任制度承前启后,与顺治时期相比,其重大变化在于:族属、旗界的根本打破,尝试委任汉员,并形成对拟选武官的引见制度,就用人方式而言,突出地反映为:重军功,用才俊,这种用人方式,后来演化为有清八旗武选的两个基本原则,但重视宗亲势力、勋旧世家以及近臣亲随的任用,也成为康熙朝八旗武选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摘要]西汉武帝时,中原王朝的武职官员开始较为系统地封授给周边民族及政权首领们,到东汉、曹魏时期,中原王朝主要武官基本都已外封,并且通过普遍加授“率众”“率善”官号使之更趋于独立、一体化和规模化。武官外封制度逐渐走向完备,并与较早成熟的外封爵位体系共同构筑起汉魏民族首领的官爵名号封赐制度。外封武官代表的汉魏职官封授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化存在,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汉魏外封武官体系的构成不仅仅是中原王朝的创造,更是各民族制度文化融合的结果,它还往往成为民族政权自身官僚制度建设的重要资源,其封授遵循先接触先封授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的互补考证,探讨秦代时历史思想的需求以及"相术"的经验联合所衍生的肖像艺术。短期的秦帝国在许多方面造成中国文化的突破,肖像艺术的形成也是其中之一。秦始皇帝的陶俑,继承了墓俑传统,但同时用墓俑的"旧瓶"装肖像的"新酒"成为统一天下的英雄"功臣肖像"。在郦山附近所陪葬的秦始皇的武官、文官陶俑,各有个体的面貌。此一造形具体人物的目的有二:让此一帮助始皇统一天下的可靠禁军继续保护他的永生;使参与统一天下而保卫统一者的英雄永垂不朽,以纪念统一天下之大事。不过此种"纪念"并不是给民众看的"纪念馆",而是用以祭告秦国先王神人。这两种目的,同样兼含丧葬信仰以及历史思想两种需求。由此中国文明便产生了肖像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几千年,为了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使文武官员尽忠职守,我国古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所属官吏的监督工作。古代御史监察制度是整个官吏制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从战国开始创立,两汉大力发展,使之从国家行政系统独立出来,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武职贴黄作为明代武官任免、晋升、奖惩等方面最为重要的档案资料,在明代武官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制度形成于明前期,虽曾在明中期依据实施情况作出适当调整,明后期又对制度中的种种漏洞进行修补,但仍无法挽救其名存实亡的命运。可以说,该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创立到没落的嬗变过程。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还与卫所制度的衰败甚至明末政治危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