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36篇
  免费   1215篇
  国内免费   78篇
管理学   2867篇
劳动科学   166篇
民族学   8888篇
人才学   524篇
人口学   318篇
丛书文集   6796篇
理论方法论   1213篇
综合类   16281篇
社会学   1993篇
统计学   1183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659篇
  2022年   665篇
  2021年   739篇
  2020年   698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982篇
  2015年   1240篇
  2014年   2750篇
  2013年   2237篇
  2012年   2884篇
  2011年   3023篇
  2010年   2666篇
  2009年   2693篇
  2008年   3155篇
  2007年   2398篇
  2006年   1939篇
  2005年   1878篇
  2004年   1729篇
  2003年   1529篇
  2002年   1238篇
  2001年   1277篇
  2000年   905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赫哲渔歌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之称始见于康熙。初年,《清实录》《皇清职贡图》载曰:"康熙,三年癸卯,三月,壬辰,命四姓库里哈等进贡貂皮,照赫哲等国例,在宁古塔收纳。"至此,赫哲族之称延用至今。赫哲族傍水而居,素以"夏捕鱼作粮、冬捕貂皮易货为生计"的渔猎民族。富饶美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赫哲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船是赫哲族每家必备的重要工具,即用于生产,又用与交通。  相似文献   
12.
13.
7世纪后,阿拉伯人逐渐从一盘散沙和蒙昧中走了出来,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团结了起来,阿拉伯意识渐渐在阿拉伯人中形成;后经数百年与入侵者特别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阿拉伯民族最终觉醒,形成今日的阿拉伯世界.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阿拉伯国家相继走上政治独立,有了自主发展民族经济、改变长期落后面貌的国际大环境。经几十年的努力,虽有发展,甚至一些产油国的现代化进程很快,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也未能与世界同步,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可能被边缘化,面对这一不利的发展趋势,阿拉伯人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扬长避短,积极主动投身于全球化大潮中,才能由被动变主动,最终摘掉落后的帽子。  相似文献   
15.
16.
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这三个问题要想得到彻底解决 ,必须狠抓农民收入 ,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突破口。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具有普遍性与民族地区特性的双重表现。针对调查研究的目的 ,从广西平果县农民收入现状、政府的作用与举措以及关于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建议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人才是指拥有较高技术水平,又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青年人才是人才群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近年来,东部沿海发达地方的人才市场进入了“卖方市场”,青年人才们挤在为数不多的岗位前,纷纷亮出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以期打动招聘者,觅得一职位,哪怕“俯首低就”也不足可惜,买方也乘机抬高门槛,从容挑选,“研究生马上拍板,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请靠边站,中专生没长眼啊?”。本来完全可由低学历层次担当的职位,也要招聘高学历者。另一方  相似文献   
19.
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是当今世界一个独特而且给人以某种神秘感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战略地位重要、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具有独特影响的国家.这使得许多人希望了解它,认识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元好问的创作实际和其他有关资料,对他的思想发展脉络作了一次初步的梳理。认为他虽少有抱负,胸怀济世之志,但在四十五岁之前,他的思想总是偏于旷放和归隐。这是因为:第一、屡试不第;第二、入仕后又未被重用;第三、身处衰世,缺乏应有的政治热情;第四、自然山水对他的陶冶。元好问从被召入京任职后,思想开始发生变化。金朝的灭亡是他思想的转折点。他后期的济世之情一方面表现为对故国的深深哀悼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新朝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