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95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2篇 |
劳动科学 | 73篇 |
民族学 | 91篇 |
人才学 | 32篇 |
人口学 | 97篇 |
丛书文集 | 817篇 |
理论方法论 | 184篇 |
综合类 | 2201篇 |
社会学 | 412篇 |
统计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228篇 |
2012年 | 282篇 |
2011年 | 300篇 |
2010年 | 289篇 |
2009年 | 297篇 |
2008年 | 387篇 |
2007年 | 245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永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2):142-146
在现代历史上,只有上海,才具有形成现代性大都市的条件。由此培育了文学中上海书写独特的现代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主要表现为一种先锋品格,一种包容万状的文化环境,一种不定型的动态的生活方式。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上海书写的独特魅力也在此。 相似文献
92.
李和顺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31-33
日本早在 16世纪中叶就从西方吸收外来语 (主要是指从欧美各语言中吸收到日语里的词汇 )。外来语引入伊始一度采用汉字、平假名、片假名来书写 ,很混乱 ,直到二战后才统一为片假名 ,国语审议会还规定了由字母转化为片假名的规则 相似文献
93.
何木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119-122
本文从潜意识的角度解读了坡的<丽吉亚>.通过对故事叙述者的心理活动、语言的使用、房间的布置、新娘死亡的原因等分析,认为该作品其实也是一部非理性犯罪小说. 相似文献
94.
陈芬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
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红色经典"是作为其主流文化资源而存在的。本文以"红色经典"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为个案,探讨了当时这些文本在政治夹缝下对爱情的处理策略,由此推及十七年时期爱情书写的时代特征。从而展示了文学书写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5.
李长利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116-121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印第安文学中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桦树皮小屋》是其六部儿童小说中的一部。作品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安排结构,以印第安奥吉布瓦部姑娘奥玛凯阿丝为中心,展现印第安人的智慧、力量以及对自然、对本族群与异族的态度。厄德里克着重书写一种力量,小说结构安排上的四季循环,隐喻了印第安部落之间力量的传递。这种凝聚的力量生成于部落成员间对彼此的爱,以及印第安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爱。这种爱的循环,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的循环,使印第安民族虽历经磨难,也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挺过寒冬,迎来春华秋实。 相似文献
96.
张文质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5):22-2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网络带来的便捷,尤其是专业的教育网站或博客平台的建立,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作者的出现,万玮、郑杰、郭初阳、王开东、薛瑞萍、闰学等,就是其中的代表。生命化教育从课题创始起,就自觉地将促进与提升教师的阅读与写作作为课题的主要任务,期待以这一种”看得见“的方式,见证每一位教师的改变与成长。本期推荐孙明霞等几位老师及他们的作品,让我们顺随着他们对生活与教育的观察、回味、感悟与期待,寄望一份对自我成长的激情与决心。 相似文献
97.
吴定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2)
从传播所使用符号类型的角度,侗族传统传播有自然物符号传播、人工物符号传播、口语符号传播和书写符号传播等几种基本传播方式.由于过去没有自己的规范性文字,侗族的实物符号传播比较多见,口语符号传播尤其是音乐比较发达,而其书写符号传播则颇具特色.侗族传统传播的许多形式正在不断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8.
99.
崔明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4)
文章以文学典律及其影响为出发,从哲学或然率的角度,解析和诠释了英国籍捷克当代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现代悲喜剧杰作<若森与吉尔德之死>,探讨了该剧与英国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生殖性与承继性变异的关系,并从死亡姿态、死亡方式及其三段论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若森与吉尔德之死>的方方面面,认为汤姆·斯托帕德的现代悲喜剧杰作<若森与吉尔德之死>是对莎士比亚古典悲剧<哈姆雷特>这一卓越想象艺术之作的戏剧性转换与荒诞性反思,并留下了从存在主义哲学范畴内进一步探讨戏剧死亡主题的历史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0.
刘艳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以不舍的少女情结深入到隐秘的潜意识中打捞女性成长岁月里的生命体验,展示女性酸涩甜蜜的成长之路.欣喜、失落、焦虑、迷茫--少女成长中的种种丰富而又复杂的生命体验始终贯穿着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