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199篇
劳动科学   90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37篇
人口学   96篇
丛书文集   654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1729篇
社会学   385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离婚损害赔偿的伦理内涵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歌雅 《北方论丛》2005,(5):150-153
离婚损害赔偿立法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其发端于<大清民律草案>到其被界定于<婚姻法>修正案,均以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夫妻诚信、人格尊严、公平公正为伦理内涵.探寻离婚损害赔偿的立法流程和制度架构,有助于廓清我国现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疏漏,为离婚损害赔偿立法的科学化和完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2.
赵金才 《社会工作》2011,(24):52-5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终服务事业逐渐进入国内学界和公众视野。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专业,在介入和推动中国临终关怀服务事业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发挥积极效用。同时,从本土社会工作视角介入当前临终服务领域的路径除了要关注临终关怀,还要发展死亡教育事业。对临终关怀的探讨,在本土语境中利于扩大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范围,对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3.
"互文性"(Intertexuality),也有人翻译成"文本间性""文本互涉关系"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互文性"诞生于1960年代,"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1].  相似文献   
144.
莫言小说中的死亡叙述呈现出独特的景观。在他的作品中,死亡是作为生命欲望的对照物而呈现的,死亡是生命的一种承诺方式,表达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喜悦,那些“美丽而庄严的死亡”启导读者领悟死亡的另一重意味。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有着死亡叙述向死悦生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45.
“死亡品质”是相对于“生活品质”而提出的全新概念。“死亡品质”意谓临终者“身、心、灵”都能得到良好照护,实现“尊严、幸福”死亡。“死亡品质”在哲学视域审视下是生命尊严、社会人文关怀终极实现的体现,但在当下,由于受传统“忌死”文化、过度医疗救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民死亡品质位列世界倒数。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死亡价值思想、树立“关系生命”信念以及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是提升民众死亡品质的应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6.
“死亡”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小说表现的共同主题,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又使他们在表现死亡主题时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7.
潜在侵害相对于现行的制度而言 ,是一种全新的制度与概念。它更注重对人们权利的保护 ,比起现行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来说 ,它把赔偿的“触角”延伸到了潜在的损害中 ,这对现行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要求有损害事实的做法大相径庭。如何把它融入现代制度中 ,不能不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一、潜在侵害简介潜在侵害 ,即是指侵权行为已经实施而损害后果尚未发生这样一种侵权类型。对于现行制度而言 ,这是一个新的制度。即使在国外 ,潜在侵害也未得到承认 ,今天欧洲各国侵权行为法基本条款中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的要件 ,即除个别例外之外 ,原告在权利或人身…  相似文献   
148.
王继霞 《阴山学刊》2009,22(2):27-31,60
“水”、“月”、“死亡”是新时期以来回族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象征意象。它们不仅渗透着华夏民族共有的审美情感,而且从本质上寄寓着回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49.
谢秀珍 《兰州学刊》2010,(11):141-144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尽管其历史非常短暂,但经过学术界不懈的探讨以及司法实践的不断积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审判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来说,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司法实践中在对该问题的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不断充实、发展、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对此提出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50.
作为中国边塞诗之滥觞的《诗经》中的战争诗,与西方战争诗歌代表作《伊利亚特》均是古代战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但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主体文化精神及生死观、战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