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90篇 |
免费 | 208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0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109篇 |
人才学 | 127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071篇 |
理论方法论 | 463篇 |
综合类 | 7147篇 |
社会学 | 674篇 |
统计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279篇 |
2014年 | 619篇 |
2013年 | 563篇 |
2012年 | 634篇 |
2011年 | 857篇 |
2010年 | 935篇 |
2009年 | 859篇 |
2008年 | 983篇 |
2007年 | 740篇 |
2006年 | 650篇 |
2005年 | 682篇 |
2004年 | 662篇 |
2003年 | 501篇 |
2002年 | 425篇 |
2001年 | 406篇 |
2000年 | 337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陈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1):11-15
本文将当代结构主义叙事学置于传统小说理论转向现代小说理论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在肯定其理论贡献的同时,着重指出并分析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小说理论的缺陷在于失却了历史维度,因而无法对小说的本体性质作出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
意识流是20世纪初出现在西方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文章主要考察意识流文学步入中国初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一时期,鲁迅作为文化先觉的代表,不仅对意识流理论进行了译介,更是在创作中对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对意识流的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创作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54.
55.
祈雨属于祈禳术之一,与民间信仰、巫术、宗教等息息相关。不论受何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其文化内涵有共通之处,都寄寓着农耕时代的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风调雨顺的祈请与诉求。不少史料文献对祈雨皆有相关记载,唐前小说则以自己的方式对此加以呈现:祈雨的主体不受身份限制,普通民众、仕人、术士皆可参与,但主要为仕人与术士;祈雨仪式不拘一格,民间自发举行的较为简单、随意,重在书写施法者、法术的神异、祭祀主体的德行、祷祝的最终结果,受远古遗留的“万物有灵”“巫术”等思想影响较深。祈祷的神灵有山川树木等自然神、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龙等,杂糅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官府发起的程式严整规范,且繁冗、复杂,意在区分等级,彰显对天神的虔诚与敬畏,以及心系苍生的民本思想、农业兴邦的治国理念。唐前小说对祈雨主体、仪式,以及祝祷神灵的书写,反映了当时人们真实的生存状况,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56.
揭示华夏民族双重的精神悲剧--重读鲁迅的《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4):27-31
鲁迅的小说《药》,在揭示出老中国儿女们的精神麻木的同时,也透露出革命者疏离了民众的悲剧,是华夏民族双重的精神悲剧。小说以精巧谨严的艺术构思、真切生动的场景展示、简洁传神的人物勾勒、内涵丰富的语言表达见长,成为一篇极具悲剧色彩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57.
胡宗健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6)
小说叙述形态对传统的背离和反叛已愈演愈烈.伟大的作家都在进行着叙述体系上的大试验.对鲁迅来说,是叙述时间造就了闰土和狂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普鲁斯特,他的巨著<追忆逝水年华>更是开一代小说的叙述新风.从此,我国有了新时期以来多元的文体探索. 相似文献
58.
赵修广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124-126
刘庆邦的小说依照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传奇、写真、牧歌三种类型。第一类以不动声色的沉静笔触表现民间反抗暴虐权力或在人性恶泛滥中沉沦的传奇;第二类婉曲有致地呈现善良弱势者的身心创伤与底层平民的人性弱点,传达深广忧愤;第三类以未泯童心展开柔美想象,憧憬、描绘天人合一、万物有情、和谐生动的诗意境界。 相似文献
59.
60.
本文从系统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力图揭示新写实小说的整合特征.新写实小说在对中西各小说流派的兼收并蓄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它是特定阶段中国文坛的理性选择,是中国真正的"现代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