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293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后殖民主义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学术论坛》2006,46(4):40-43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在方法论上坚持两个统一:在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上,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在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上,坚持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影响了后殖民主义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52.
林语堂有丰富的海外生活经历,且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代表西方话语权力的美国,这便为其在小说《奇岛》中对西方话语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用后殖民主义的话语理论重新审视《奇岛》,旨在批判小说中包含的西方殖民主义价值观,尤其是林语堂在社会层面与个体层面的殖民主义观念,并在后殖民主义话语环境中完成对西方殖民主义的解构。  相似文献   
53.
徐玲 《学术交流》2006,(12):96-98
经济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使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和手段,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世界历史进入现代时期,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旧的经济殖民手法上进行了创新,经历了间接统治、托管制度、经济渗透、金融扩张等不同阶段,以西方资本渗透、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为基本特征。但都未改变经济殖民活动恃强凌弱、宰割剥削、牟取暴利的本质。要想摆脱西方国家的经济殖民,就必须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探索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强自立的道路。  相似文献   
54.
日本明治时代思想家中江兆民的《三醉人经纶问答》,最早系统地阐述了针对中国的殖民主义、扩张主义、军国主义思想和主张,并呼吁当局予以采纳。该书的基本思想成了日本制定“大陆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5.
李存秀 《学术交流》2002,1(6):107-110
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然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 ,利用各种手段 ,自觉或不自觉地推销其文化制品和价值观念 ,推行文化殖民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抵制文化殖民主义 ,采取相应对策 ,建立必要的文化安全防范机制 ,加强对西方文化产品入口的管理 ,最根本的是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56.
经济全球化基于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动力学。按照马克思的意识形态 ,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我们需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的运转模式 ,研究世界市场及其对全球化时代人类生活的影响。对现时代的物质条件的这些分析是克服经济全球化弊端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57.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2届年会于2005年10月23—24日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会议围绕“中国与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经典学说的现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西方文论流派的比较研究”及其他有关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学、文化理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广西民族学院和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领导出席了会议。一、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在…  相似文献   
58.
异国情爱是当代大陆留学生文学中流行的一个叙事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出现在晚清小说和前期创造社的作品里,其中隐喻的等级化的东西方权力关系折射出了中国人的第三世界地位,以及文化认同的失落轨迹。不同于晚清中体西用的体认以及前期创造社身份认同的寻求,在当代大陆留学生文学的异国情爱模式中,存在着以性别等级来喻示的东西方之间从属与支配的关系,以及在西方强势的欲望主体与东方的弱势的欲望客体之间的对比,其间的等级差别使得前者成为理所当然的后者的支配者和代言人,从而加固了中国和西方的固有形象。这种东方文化主体意识的消失,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59.
涂艳 《现代妇女》2014,(8):298-298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深入研究华裔英语文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分析了华裔英语文学同中国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重点解析华裔作家处在一个东西方文化激烈冲突的尴尬境地,如何再现当代政治,如何对“中国性”进行建构和协商,同时也提出要警惕在文学创作和评论中,要避免多元文化的陷阱和本质论的危害。  相似文献   
60.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调整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继续对印度进行殖民主义改造。维多利亚时代前期(1837—1857)英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853年法案,以及根据法案精神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上。英国政府继续进行殖民主义改造,实现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出现了危机。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既是这种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又成了英国对印殖民统治历史的大界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