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劳动科学 | 14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44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104篇 |
社会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缺失
——劳动争议处理的立法缺陷。尽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立了有限的一裁终局制.但适用范围有限.并未从改变“一裁两审”和“先裁后审”的争议处理机制。并且.由于仲裁机构没有实施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的权力.导致当事用人单位有充裕的时间隐匿、转移财产.从而使仲裁裁决后无财产可供执行。该立法的本意是使仲裁成为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充分利用劳动仲裁部门熟悉劳动法律规范的优势.减轻人民法院的工作压力.并能有效地得到法院的司法监督和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42.
43.
孔令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2):110-118
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与真实性是刑事速裁程序中的救济对象。理论上,程序回转机制能够保障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与反悔权,使得速裁程序失效、普通程序重启,形成对认罪认罚自愿性的救济;上诉机制能够保障被告人的程序及实体权利,制裁程序性违法、纠正实体性错误,形成对认罪认罚自愿性与真实性的双重救济。当前,程序回转机制具有申请主体不明、启动阶段固化和救济情形单一的缺陷,而上诉机制则存在二审不开庭、二审形式不明确和上诉事由单一的困境。未来,应当更加注重一审及审前阶段被告人权利保障,强化被告人程序选择权、程序救济权以及辩护权,逐步形成"程序回转机制—被告人上诉机制"的救济阶层,以此重构刑事速裁程序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44.
45.
胡金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26-228
裁乡并镇是中国乡镇政权改革的模式之一。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裁乡并镇节约了大量的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改革的客观结果给乡村社会和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改革没能给村民带来效益,这些不便之处反过来又增加乡村治理的难度。本文对某县裁乡并镇所产生的利弊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最大程度地弱化其弊端。 相似文献
46.
随着经济的发展 ,劳动争议日益突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必须改革。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验 ,比较我国学界的几种观点 ,选择和重建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形成注重调解、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新体制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7.
苏全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56-59
清末裁驿问题是我国交通事业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此,当时舆论争论纷纭,而直接关涉此中的主要是邮传部和陆军部,两大职能部门表面上的裁、存之争的背后,掩藏着的是利益驱动。在今天看来,清末裁驿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于交通自身的发展需要,而相关部门的利益平衡则是制约裁驿进程的关键因素,我们从邮传部与陆军部的折冲中即可洞悉端倪。 相似文献
48.
49.
李先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77-83
曾经在民事纠纷解决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行政裁决权,正逐渐被民事审判权所取代。随着民事案件数量的激增及内容的复杂化,学界和实务界日益认识到了审判权的局限性及行政裁决权的重要性。最高法院关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规范性文件,必将推动行政裁决权的“回归”和民事审判权的“退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探讨行政裁决权与民事审判权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鲁国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92-199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广泛而充分地接受了前贤的多元影响,其最后五句的渊源前贤没有提及,实脱胎于寇准《阳关引》词。在秦汉,“隶”与“吏”是两种人,是对立的两面。“隶”必须从事各种劳役,“卒”的任务是“戍”。段玉裁为《说文解字·叙》作注时将“发隶卒,兴役戍”更改为“发吏卒,兴戍役”,有误。由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都是有限的,对某些古代汉语音韵问题的研究受制于材料的局限而诸说纷出,孰是孰非难定,这也是一个存在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中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