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3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23篇 |
劳动科学 | 41篇 |
民族学 | 94篇 |
人才学 | 139篇 |
丛书文集 | 776篇 |
理论方法论 | 204篇 |
综合类 | 1817篇 |
社会学 | 412篇 |
统计学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111篇 |
2015年 | 168篇 |
2014年 | 357篇 |
2013年 | 253篇 |
2012年 | 256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明确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法律选择原则的地位,但对于该原则的具体功能学界仍有争议。本文结合该法中关于最密切联系的规定,通过追溯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渊源,着重研究该原则在法律选择中的地位和功能。本文在承认该原则在解决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选择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将其定位为一项补充性原则而非基本原则,同时指出在法官适用该原则时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应该对其自由裁量权有所限制,希望能对该原则的司法适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2.
阮元主持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校勘精审,号称善本,是学界使用的通行本,但是其中也偶有误刻现象存在。本文就笔者所发现的六则误刻,多方参校稽考,为之辨明,并纠正北大整理标点本的误读以及校勘之缺陷,藉此以说明校勘古籍应在有所甄别的前提下广泛参校与之相关的各类书籍。 相似文献
33.
金陵是中国古籍刊刻重镇,其中周姓书坊尤多。本文从盛于斯所撰《休庵影语》中题为《西游记误》的一段材料出发,通过追溯周如山的家世及其与周藩王府的关系,指出《西游记》"前世本"与世德堂本可能存在着特殊关系,从而为《西游记》作者、成书和版本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4.
《天津社会科学》2016,(5)
探寻鲁迅的现代版画批评所蕴含的先锋派观念和立场,不仅对中国现代版画具有形塑作用,而且构成了先锋派理论中独具中国特色的部分。首先,鲁迅持有反主流传统的先锋立场,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国现代版画的媒介独立和技艺创新,提出创新既要有国际视野也要有民族魂魄的艺术观念。其次,鲁迅对艺术教育和启蒙大众的作用深信不疑,认为中国现代版画既有吸引大众的魅力,也有改变大众的本领,指出有必要对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通俗艺术和民间艺术加以创新利用,同时必须从自然和现实中汲取养分,创造出有力之美的艺术。最后,鲁迅对艺术的未来维度十分重视,坚持艺术对现实的批评和建构的双重性,强调革命时期的艺术对于现实的批评作用更为重要,而后革命时期的艺术彰显的是对于新社会的建设功能。 相似文献
35.
民族国家、本土性与女性解放运动——以晚清中国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丽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本土前提——民族国家建构,其重要性亟待以更合乎逻辑的形态被阐释出来。通过对晚清中国女性解放运动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得以产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在"民族国家"危机转化而成的"性别"文化危机上,性别文化危机并未构成独立的问题意识,因此女性解放运动必然要与民族国家建构运动相交叉,并以此作为确立自身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也因此形成了主体角色追求上的"女国民"、形态设定上的"群体性"两大特点,构成了与发达国家女性主义不同的价值追求、资源利用与路径设计。中国女性主义的未来发展不能建立在对西方女性主义资源的简单横向移植上,而应该落实在对本土资源批判性的反省与汲取上。 相似文献
36.
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术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轨迹、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鲜明特征、基本结构以及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把握和处理的几对关系等方面加以梳理,以资为后续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7.
就当前主流媒介对农民工的话语呈现中存在的问题,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呈现的基本态势,提出推进媒介向本质化目标发展的路径,以便更好地发挥媒介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38.
39.
40.
余雪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8,(1)
陆象山以“心”为观察、探索宇宙的枢纽.承认客观世界及万事万物的物质变化,即“道”和“理”,顾之则吉,逆之则凶。客观的物质变化,加之不可,损之不可,改之不可,舍之不可,要人自理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