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美的毁灭”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代表作《莎乐美》所表现出的悲剧主题。本文就这一主题,从美、恶、毁灭三方面着手,对作品进行了分析、欣赏。其中,主要是通过“月亮”这个既是美的意象又是死亡的意象来阐释全文。  相似文献   
82.
死亡意识是从生命出发对死亡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存的焦虑。心灵敏感的作家总是比常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林白作品中的死亡意识表现为肉体死亡和精神死亡状态。肉体死亡使个人得到解脱或通过死亡追求爱情的永恒。追求物欲是人反抗死亡恐惧的手段,但过分追求物欲则使人的精神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本能转向内部攻击自身会导致自我毁灭,死亡本能转向外部表现为破坏作用,即对外界及他人的破坏或攻击。  相似文献   
83.
杨志军认同自然是惟一的宗教,他对自然有着最为本真的理解和诠释。荒原是杨志军在多个文本中激情表现的自然形态,寄生荒原的所有生命都是杨志军的灵魂牵绊,在荒原生存的动植物都在他的记忆里保持了生命的骄傲和奔跑的自由。这是自然灵性的大力开放,也是人类自身的心灵救赎。杨志军有意识地选择了荒原的野性为他的自然意识注解,由此他在奔跑与寂寞、诞生与死亡的荒原版图中,完成并丰富了自然灵性的生命表达;在人对荒原的侵入和掠夺中谛听荒原的启悟,展示人类毁灭自然的灾难与困境,唤醒人类精神深处的自然情怀,最终选择在地球的最高处抵达自然的极地。  相似文献   
84.
新时期乡土小说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中所谓的生存,是指乡土小说对美好乡土社会的继承、向往和营造;而其所谓的毁灭,则是指乡土小说对破坏乡土社会行为的批判、背弃和决绝。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的运用,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即乡土小说在为人们描画一个永远被回忆、幻想和守望的毁灭的乡土社会的同时,其虚构、想像和前瞻性叙事,又为乡土社会的生存,预留了必要的空间。  相似文献   
85.
梁山好汉群体自由与生命的失落,其核心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缘于他们的经济和心理--在宋江身上寄予了血酬最大化的期待,从而心甘情愿在其麾下卖命;另一方面,缘于他们无比孱弱、萎缩的智慧,这使得他们除了形而下的物质利益,看不到生命权力、自由意志这些美好却抽象的心灵感受,最终盲目被动地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86.
良子 《伴侣(A版)》2007,(10):38-39
2007年2月底,一个消息在安徽省合肥市郊区的某小镇上传开——该镇一名25岁的美丽女大学生胡莉莉离奇失踪了!2007年4月,胡莉莉的尸体终于在一条河中被打捞出水。随着真相的揭开,此案的最终结局却出人意料,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87.
说奴才“没有用”,是从正面意义上说的,即保守平庸、唯命是从的奴才不能带来效绩。但如果认为奴才不起任何作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88.
徐迅雷 《社区》2008,(31):4-4
国庆长假期间,在成都市发生的一件事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在黑网吧,一高中生因通宵上网,凌晨猝死;120救护车出诊,女医生李薇和一护士紧急抢救,但没有救过来;死者家属索赔,怒问:“死了你还抢救什么?”女医生很委屈,问自己是否错了,是否“我吃饱了撑的”。(10月9日《天府早报》)  相似文献   
89.
女性时代     
康拉德·凯伦(Konrad Kellen)在其《即将到来的女性权力时代》一书中指出:从现在起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一旦回顾历史,很可能会把现时代看作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最伟大转折点之一——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他们很可能将其看作是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在集体疯狂与自我毁灭的最后时刻拯救自身,那么如何拯救?凭借女性的权力,以全新的方式与路径,介入人类的所有事务、关注焦点以及思想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即从社会的、历史的方面和人物本身性格弱点方面,分析了《寒夜》中人物的悲剧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