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0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1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1587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阿来的《尘埃落定》是一部具有浓郁寓言意味的小说,文本中作家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傻子二少爷,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各色人等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味。傻子二少爷是个文化亡灵,既是历史的参与者又是历史的旁观者,是一个双重意义的叙述者或艺术形象;翁波意西是傻子的另一半化身,他的存在和傻子构成了两极对照:智慧与痴傻的对比和转换。两个卓玛的映衬,象征了女性社会化的挣扎生存状态;两个塔娜象征了精神自由的两极追求。成对的对比与映衬,既是无意也是有意,构成了阿来对于社会、人性、人生追求的多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952.
象征人类学的思想渊源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征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理论中一种经久不衰的重要流派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常对象征学派的许多概念、思想认识模糊甚至存在种种误解;我们试图从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入手,对象征人类学派作一个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953.
954.
陈莎莉 《云梦学刊》2002,23(5):65-67
幼儿文学创作中比喻的运用 ,与一般文学相比较 ,有着自己的特点 :首先 ,因生理条件、知识、经验的不同 ,比喻的运用 ,在一般文学中常须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 ,而在幼儿文学中更多的则是强调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其次 ,由于心理特征的不同 ,一般文学创作中有不少抽象式比喻 ,而幼儿文学创作中则多是形象式比喻。再次 ,从文学的接受方式来看 ,一般文学诉之于视觉 ,比喻句中书面语的特点明显 ,而幼儿文学诉之于听觉 ,比喻句中口语化倾向显著。  相似文献   
955.
文章指出了目前修辞学名家在比喻的结构分析上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一种结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大米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训、相似点。本体应今成本1本2,喻体可分成喻1喻2。如果缺本2,那么喻2就是相似人,反之缺喻2,本2也是相似点。  相似文献   
956.
读《蝇王》     
《蝇王》取材于19世纪英格兰作家巴伦坦的《珊瑚岛》,但两部小说却大不相同。作者威廉·戈尔丁从人性的缺陷来探索社会,寓意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取决于社会中个人的伦理天性,而并非所谓合理而高人一等的政治制度。本文尝试从《蝇王》与《珊瑚岛》文化背景以及表现方式的比较,分析探讨该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57.
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引起我的注意,是受了钱理群、王得后两位先生的启发。他们认为:“《示众》是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二者的一种契合……我们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中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①我非常赞同两位先生的论述,但仔细推敲后疑问依然不少。其一,《示众》收入鲁迅小说集《彷徨》,写于1925年3月18日。除了《故事新编》,大部分“对《示众》进行生发与展开”的小说,都写于《示众》之前。那么,鲁迅为何还要特地写这篇以“示众”为惟一内容并以此命名的小说?其二,…  相似文献   
958.
罗超 《殷都学刊》2006,(3):88-101
文化视野的困惑突出说明对文化本质认识的模糊。广义文化视野也是文明视野,在人为性这一最基层涵义上文化与文明的概念是重合的。主体性文化视野也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视野,从广义文化视野的现象描述到主体文化视野对文化本体的把握,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实文化的研究视野。象征文化视野也是文化通观的研究视野,文化通观的视野着眼于社会文化整体结构的动态把握,文明视野着眼于社会文化成果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959.
比喻修辞的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比喻是一种极为普遍且常见的修辞手法.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比喻的论述多是停留在描写层面.本文彻底摒弃传统的研究法,着重分析比喻修辞文本构建和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形成机制,认为比喻修辞是基于感知、联想和想象的心理机制,并融合了感情因素,从而实现了语言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60.
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用“苹果树、歌声和金子”的隐喻和象征,不仅将自然和人心交融在一起,而且也以此呈现了其分裂的一面。爱情本身的哲学性难题在人物爱舍斯特的取舍之间,将读者的视角转向社会女性的政治问题。在人物梅根自杀后,从女性的生存意识出发,作品提出了精神世界危机是否合理化,理智与情感间的张力是否隐含着爱情本有的困境等问题,也使得整个文本具有了更为深厚的意义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