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0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0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1585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先秦诸子散文形成了大量的成语,一直流传至今.先秦诸子的比喻是众多成语的来源之一.先秦诸子运用比喻而形成成语的方式主要有照搬型、抽取型、概括型三种类型,其下有若干下位类型.按照比喻结构要素的特点,由先秦诸子比喻形成的成语从结构上可分为明喻类、暗喻类和借喻类三大类别.先秦诸子运用比喻形成成语的这种方式,对后世中国成语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提要]云南藏区盛大而隆重的传统婚礼仪式蕴含着悠久的藏族传统文化和特有的宗教信仰,它具备一套丰富而细腻的表征符号体系,成为了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载体。仪式过程中多层次的“过渡礼仪”实现了新人身份的转化,为新人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本文以香格里拉市布伦村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解读布伦村传统婚礼仪式中的象征意涵并分析特定场域内新人身份的文化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对偶辞格是一种偏重语言形式的辞格,因而偏重内容的比喻辞格便可与它结合.比喻的各种基本类型在对联作品中均有出现,其中暗喻常见,表现形式丰富;潜喻新颖,它以动词暗示出喻体.比喻在对联创作中的运用方式呈现多样性.比喻的使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据喻构联,整副联就是一个或多个比喻;另一种是比喻润联,比喻只在对联的局部使用.我们还发现:在对联创作的过程中,善用比喻,可极大地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使得有限的文字包蕴无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为“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  相似文献   
995.
小说《布谷鸟的呼唤》的作者是罗伯特·加尔布雷思。罗伯特·加尔布雷思是英国知名作家J.K.罗琳的化名。小说《布谷鸟的呼唤》中出现了布谷鸟、天使的翅膀等大量象征。这些象征的运用,加深了读者对女主人公卢拉·兰德里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  相似文献   
996.
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是写作比兴象征词较早,并且写得最多最好的。他的比兴象征词多以表现其抗金救国壮志与壮志未酬的悲愤为主题,其题材内容、体调风格丰富多彩。他熟练地运用“想象出象”“借典造象”“即景取象”等多种方法,创造真切、鲜活、多样的象征意象,从而营构出极具雄奇性、戏剧性、层深性的象征灵境。其象征词的比兴寄托“不伤崭露,不易指陈”,具有多义性、歧义性、开放性,多篇作品成为古今传诵的经典,对于元明清比兴象征词的发展和清代周济等人“寄托说”“词史说”理论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麻阳苗族自治县是迄今为止苗族传统丧葬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当地繁复的丧葬仪式不仅融汇了儒、释、道三家文化要素,也继承了苗族文化中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一代代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从人类学视角来看,其仪式中的象征意味突出,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死观念和价值观,也体现了某些文化要素如禁忌、闹丧所具有的地方风俗习惯;而保证亡者旅途安全的一系列告别仪式和用物又说明人类在面对死亡时的共同心理.这种围绕丧葬仪式所展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具有显著的聚合族类的功能,成为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998.
吴歌指的是用吴语演唱的、流传于江浙等吴语地区的民间歌谣.作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明朝时期冯梦龙的《挂枝儿》,到顾颉刚先生的《吴歌甲集》,再到《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许多先人和前辈们将吴歌的歌词用吴地的方言记录,形成了很多文本,努力追求原生态的保护和传承.笔者通过研究这些文本中吴歌的歌词后发现,大部分的内容是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而本文则集中关注歌词中出现的涉及"爱"和"性"的象征,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象征和象征物进行归类整理,试图分析出吴地人民的爱情观以及揭示吴歌歌词中所反映出吴地人民的生活情感.  相似文献   
999.
拉面是回族的特色饮食,它除了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外,作为一种饮食象征符号,还具有体现回族认同和满足回族群众心理需求的作用。这种特定文化环境中的饮食,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本文尝试用人类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这一饮食符号的文化含义,从而增强人们对回族饮食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00.
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上个世纪中期在翻译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是早先传到中国的翻译理论之一。赏析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对钱钟书《围城》的英文译本,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该作品汉英比喻翻译中的体现,进而发现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比喻翻译能有效地弥补文化差异,使译文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