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556篇 |
免费 | 2284篇 |
国内免费 | 8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247篇 |
劳动科学 | 844篇 |
民族学 | 6820篇 |
人才学 | 2575篇 |
人口学 | 692篇 |
丛书文集 | 33362篇 |
理论方法论 | 6092篇 |
综合类 | 66209篇 |
社会学 | 9335篇 |
统计学 | 14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3篇 |
2023年 | 2122篇 |
2022年 | 2117篇 |
2021年 | 2867篇 |
2020年 | 2419篇 |
2019年 | 2854篇 |
2018年 | 1107篇 |
2017年 | 2128篇 |
2016年 | 2815篇 |
2015年 | 4271篇 |
2014年 | 8937篇 |
2013年 | 8426篇 |
2012年 | 9506篇 |
2011年 | 9863篇 |
2010年 | 9283篇 |
2009年 | 9577篇 |
2008年 | 10826篇 |
2007年 | 8392篇 |
2006年 | 7192篇 |
2005年 | 6628篇 |
2004年 | 6171篇 |
2003年 | 5520篇 |
2002年 | 4530篇 |
2001年 | 3952篇 |
2000年 | 2782篇 |
1999年 | 1400篇 |
1998年 | 719篇 |
1997年 | 610篇 |
1996年 | 369篇 |
1995年 | 246篇 |
1994年 | 190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面对大众:文化关怀与坚守——对当前文化现象的思考李明泉文化如何面向大众,如何进入市场,如何在进入市场的同时能进入人们的心灵,保持健康高尚的文化品格?这一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思考。我以为,经济的增长没有文化的支撑,是难以持续稳步和有序发展的;而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192.
本文以不同时代、却同样成就巨大的两位川籍作家李白与苏城,在志趣抱负、社会环境、生活阅历、人生追求、文学创作、审美情趣、文化性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而探索其间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3.
论谭嗣同变革法律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谭嗣同力主法律因时变革.其变法理论衍进的基础是"道变器亦变"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西方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帝国主义的侵路所造成的中国濒临灭亡的局面;谭嗣同变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去名教";其取向是"尽学西法";同时围绕"兴民权"的思想,谭嗣同提出了变革法律的具体设想──设议院,立宪法,推行立法、行政分权制;培养法律人才;修改刑律、商律等。 相似文献
194.
论名牌期刊的政治、文化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潇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期刊商品与其它商品有本质的区别,由此决定了期刊品牌特定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其政治属性表现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正确的导向性;其文化属性则表现为博大精深的文化容量;协调一致的风格特征;创新出奇的编辑立意;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5.
徐杨尚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2)
1985-1995年的中国比较文学繁荣是伴随着20世纪末的世界文化转型与第三次中国文化转型的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气候形成的。具体条件包括:中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方位内通、交流与对话;寻求跨民族语言文化的沟通、交流与对话的现实要求与历史必然趋势,20世纪末学科走向综合与跨学科教育的时代潮流等。1985-1995年中国比较文学繁荣的标志是: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教材研究的迅速发展;学术组织与活动的迅速发展;理论译介与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特征是:重应用研究,轻理论探讨;氛围活跃,队伍流动性大。 相似文献
196.
197.
一个来自贫困的内陆山区小县的县长,到深圳一不卖风光,二不卖土特产,卖的竟是笑话。笑话也能卖钱?这不是杜撰的一个笑话故事,而是一则真实的新闻。那么,笑话是如何卖钱的呢?说来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198.
199.
200.
从历史、文学、宗教和社会实践的观察中,人们会发现:在人类社会关系的构建中,惩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惩罚意味着痛苦,是对自由、财产乃至生命的剥夺,被道德家们认为是一种恶,但道德家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必要的恶。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惩罚这种现象呢?惩罚的正当性又何在呢?众所周知,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报应主义和以边沁、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为此提供了不同的证明。报应主义主张正义和应得,功利主义主张社会利益最大化。那么,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惩罚,如何看待两种惩罚理论的呢?一般认为,马克思没有一个关于惩罚的理论。格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