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68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965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有“细节决定成败”之说。年鉴编纂出版是一项流程复杂、内容丰富、细节繁多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从框架设计、组稿征稿、编辑校对到印刷成书,每一个重要的环节都包含着很多直接影响年鉴质量的细节。《扬州年鉴》在编纂实践中,既注重优化流程,把大事做好,从主要方面把握年鉴的总体质量,更注重优化细节,把小事做精,全方位成就年鉴品质。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达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在许多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已经相当大,甚至已经超过了户籍人口。比如深圳、东莞、昆山等城市和上海市的闵行、嘉定、松江等区,流动人口的数量都超过了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许多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3.
在史学著作内容编排上,萧一山遵循"政治、经济、文化均衡铨叙"、"详近略远"的编纂原则.并充分关注社会下层群众的历史.在体裁上,萧一山以"新史学"标准判定传统体裁的优劣,其<清代通史>在章节体的框架下,借鉴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的写法,相较传统表现出较大突破.在语言表述的审美上,萧一山清新流畅的文笔颇受学者推崇,这对改进当前史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4.
王闿运是清后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当代学者马积高先牛编纂的<湘绮楼诗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版)将其诗文分卷编录,并尽可能地收录其佚文,是目前收载其诗文较全面的集子.  相似文献   
85.
《求是学刊》2017,(2):148-154
《魏书》编纂的成功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生涯、修史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魏书》长期背负"秽史"的污名。实际上,魏收的著述旨趣在于编纂一部实录式的史学名著,这已为当代史家所阐明,同时亦被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所印证。魏收以恢宏的视野梳理一代历史发展大势,将北魏历史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其间体现了他对北魏历史盛衰的思考。《魏书》设置"十志",弥补了自《汉书》撰成至唐初近六百年间正史无志或有志而缺食货、刑法等重要内容的缺陷;《魏书》的编纂又突破前史体例,新设《官氏志》《释老志》,反映了北魏重门阀、崇佛教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86.
明嘉靖年间张之象编纂的《唐诗类苑》,是现存规模最大、分期最完整、体系较为完备的类编唐诗总集,具有独特的编纂体例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唐诗总集研究的整体热闹景象相比,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的相关研究相对冷寂,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通过对《唐诗类苑》刊行四百年来的传播情况、受关注程度以及2006年前后不同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为一部体例较为独特的唐诗总集,《唐诗类苑》正逐渐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究,其在唐诗学史上的学术价值定能进一步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87.
明代中后期迎来了文言小说汇编的兴盛局面,其中专收及兼收志怪小说的总集、类书、丛书就有约八十种。这些志怪集汇编者的主体是士阶层,其编纂动机体现了鲜明的士人主体性特征,如将志怪纳入格物、求道、致用的大框架;博异考证,探究未知领域;立象以寄意,托物以矩俗等。其动机的践行,一定程度上依靠所选择的类书体、主题分类体、编年体、分类与编年混合体等编纂体例。明代志怪小说汇编的文本特质与中叶以后复古思潮的盛行、西学的传入、士风的转变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活法”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命题,最先提出“活法”说的是北宋天圣二年(1024)登进士第的后期西昆体诗人胡宿(996 -1067),只是在吕本中那里,“活法”说得到更为全面的阐释,如他认为,“活法”是“有意于文者之法”和“无意于文者之法”的辩证统一.但从胡宿到吕本中,如果追述其学术脉络,可以发现:苏轼提出的“无意为文”和“有为而作”等诗文创作学说,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张小平 《东岳论丛》2012,33(12):182-185
“大而不倒”的理念从1984年美国政府救助大陆银行开始正式确立到2007年金融危机的全球性蔓延,已经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两难选择.在救与不救之间,政府扮演着被绑架的“倒逼”角色,不仅丧失了公信力,也滋生了巨额的财政负担和后续的金融恶果.因此有效解决“大而不倒”,势在必行.如何加强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风险防范和监管,已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金融改革目标.在改革过程中,“大而不存”成为一种学术主流.本文从回顾“大而不倒”的发展历史开始,分析了其弊端以及“大而不存”的争议,指出真正有效解决“大而不倒”问题,应从金融机构本身着手,加强其对抗风险的能力并采取有效的金融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90.
所谓史学中的转折点,指的是那些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文化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的根本性变化,这些转折点事实上也无不在史学史上发挥了跨文化的作用,历史文本也因而得以重构。1970年代末以来,我们已经目睹了诸多书写史学史时取用全球视角和比较方法的可贵尝试,历史学的范畴据之大为拓展,非西方史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当今后现代主义对以科学史学和国家历史为典范的现代职业历史学的巨大挑战,极有可能为又一次重大的史学转折点铺下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