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955篇
  免费   2890篇
  国内免费   817篇
管理学   27315篇
劳动科学   1460篇
民族学   2834篇
人才学   4365篇
人口学   1064篇
丛书文集   3603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7900篇
综合类   67876篇
社会学   13136篇
统计学   3675篇
  2024年   714篇
  2023年   2574篇
  2022年   2477篇
  2021年   3195篇
  2020年   2321篇
  2019年   3042篇
  2018年   1110篇
  2017年   2253篇
  2016年   2970篇
  2015年   4926篇
  2014年   11598篇
  2013年   10462篇
  2012年   11591篇
  2011年   12946篇
  2010年   11344篇
  2009年   12139篇
  2008年   13769篇
  2007年   9833篇
  2006年   8217篇
  2005年   7342篇
  2004年   6187篇
  2003年   6270篇
  2002年   5719篇
  2001年   4767篇
  2000年   3475篇
  1999年   1395篇
  1998年   767篇
  1997年   673篇
  1996年   473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112.
113.
114.
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要加强对于电子文件归档与共享。将收集的档案文件数字化,顺应了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潮流。电子文件,作为数字设备及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文件,已经变成了社会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状态,与各个工作活动密不可分,所以要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硬件设施,注重软件管理,加强软件建设,建立健全的电子文件和电子资料管理体制,提高电子文件制作、归档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加强各个环节的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现阶段社会发展,最终做到节约资源,提高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电子文件管理的层次以及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德"是先秦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关于"德"的含义历来解释甚多。本文在梳理了对先秦之"德"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德"的造字本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德"观念源于上古人们的"能力"崇拜,"德"字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于一种特殊"能力":"政治控驭能力"的需要。"德"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从德的字形结构、音韵训诂和文献用例等方面可以证明德字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影响力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8.
政治思想品德是否加分是与其在高校招生中的定位直接相关的,也是与整个评价体系是否采用总分模式直接相关,这一做法延续有其历史渊源。60多年来,从有明确政治取向,甚至唯成份论的高校招生走向以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公平、公正为目标的高校招生是大势所趋。逆这一趋势的任何做法都难以获得公众认可,政治思想品德加分之所以备受质疑是由于这一做法与客观、公平、公正的准则直接冲突,以专业规则约束行政权力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9.
自20世纪以来,西方关于真之理论的观点大概出现了三次转向: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初期,伴随着哲学领域的本体论转向而出现.这一时期,真出现在形而上学、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等哲学理论中,真与判断理论相互联系,真成为哲学约定的副产品.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中期,伴随着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而出现.这一时期,关于真之理论的讨论主要围绕真谓词的使用和意义来展开.第三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对"何为真之本质?"这一问题的讨论尤为激烈,并且对"真"的讨论不再关注语言分析的方法,而是关注"真的"一词的日常表现,关于真之理论的讨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在当代,真之理论根据哲学研究主题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体而言,当代真之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0.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契合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违反这一要求的表现之一就是资源从生产率较高产业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低产业部门,导致整体生产率下降,即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逆库兹涅茨化"问题。梳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脉络,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中国"逆库兹涅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城乡分割与服务业扩张两个理论视角,可以概括分析出引发产业结构"逆库兹涅茨化"风险的潜在原因,以提出防范"逆库兹涅茨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