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603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公益诉讼的程序难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公益诉讼的败诉现象,可将其归于观念和法律制度原因,这两个原因使公民无法成为公益诉讼的原告。本文提出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公益诉讼分别适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并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将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同时赋予公民和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12.
论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当事人程序参与权的内涵、程序意义, 并从宽松的参与时空、经济的参与方式、充分的参与效果等方面论述了对当事人参与权的保 护。  相似文献   
13.
当事人之间诉讼费用负担和国家对审判成本负担的划分影响着当事人诉讼行为的选择。目前中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制度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足、缺少救济措施、权利分布不均衡和国家承担公共成本太低等问题,因此健全中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制度,制定可行的救济措施,并对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判决实行监督,实施法院独立预算等措施,才是解决民事诉讼费用负担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举证制度关乎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高效与否 ,庭前证据交换是举证制度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国现行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纰漏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从审判实务的角度阐述了完善证据交换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比普通民事执行更难,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已不是执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而需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和刑事审判庭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的最终机制在于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取证制度存在对取证主体的定位有误、当事人取证权限和手段匮乏、救济和制裁措施力度不够等诸多不足。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 ,试图对我国民事诉讼取证制度进行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民事检察监督存在监督范围狭窄、监督方法过于单一、监督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如转变观念、完善立法、建立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轮换机制,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当事人有时会对民事行为据以成立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异议。这样,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确定往往成为民事诉讼审理和裁决的先决条件。对于这一问题如何解决,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均未作出明确规定,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也众说纷纭。法院必须走出在民事诉讼中不能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观念误区,并对民事诉讼中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民事诉讼目的与司法制度(尤其是与民事审判权关系)作用的相互关系的事实,透过中外法制国家关于诉权和诉讼目的论的学说现状,分析了民事诉讼制度运行所依赖的人民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请求权关系的内涵,阐述了审判机能与民事诉讼目的论、民事诉讼构造与纠纷的解决等关系,从而主张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诉讼活动。从两种诉讼解决的争议、立法宗旨、对救济手段的选择原则、当事人地位是否特定、诉讼证据、诉讼程序、诉讼执行等方面对两种诉讼活动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领会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立法精神,有利于参与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活动,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