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603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比较其他国家对于该制度的设立模式,依据当初设立该制度时的立法目的以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的功能,提出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分为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辅助参加人,以此确定不同类型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义务,以完善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62.
民俗习惯在民事诉讼中类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诉讼角度观察,民俗习惯可分为习惯法和事实上的习惯两类,前者为一般的法的渊源,规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而后者则以客观实际存在为标准,其与经验法则相关。前者为"法官知法"和当事人举证的范畴,与法官的适用法律密切相关;后者为当事人接受,并被认同为客观状态有关,与法官的事实审查的客观化程度密切相关,如解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当事人的法律行为等。在双方当事人均无反对的情况下,应视为接受该民俗习惯的约束。在民俗习惯与民法中任意性规范冲突时,民俗习惯起到一种变更规范的作用。法官根据宪法和公序良俗的判断,对民俗习惯进行选择适用,从而对民俗习惯进行控制。民俗习惯不仅在诉讼中的事实认定方面起到作用,而且在裁判的价值判断上影响具体案件的审理。对二者错误的理解与适用,将成为导致案件可能构成再审的事由和二审改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63.
证据的证明力在法官依据证据对案件作出裁判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关于证据证明力的有关规定,也有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要从判断规定的选择,提高法官素质和证据能力的规定等方面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明力。  相似文献   
64.
文章对我国民事诉讼释明权制度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释明权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5.
《伴侣(A版)》2007,(1):33-33
<正>编辑同志:2006年3月中旬,经人介绍我与女青年何某相识,一个月后即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2006年3月16日何某在医院生下一男婴,我专门问了接产医生,她告诉我孩子是足月生产,很健康。孩子抱回家后,我的亲属看了孩子都认为长得不像我,我要求何某说清楚,可她不说,我提出去做亲子鉴定她也不去。我敢断定何某生的孩子不是我的。我能否以结婚7个月妻子即生下一个足月正常婴儿,与我没有亲子关系为由提出离婚并不承担孩子的抚养费?骆强  相似文献   
66.
"攻击防御方法"之平衡--简论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程序正义原则要求法院保障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不仅应消极对待双方当事人,而且要积极辅助在"攻击防御方法"掌控上出于弱势的一方当事人.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和律师收集证据的手段和程序之规定既不利于当事人"攻击防御方法"的平衡,又有违法院中立地位的要求.我国应当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取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  相似文献   
67.
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以至于任意放大法官的自由裁量范围,证人应有的地位和利益都不能得到体现.文章为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的改革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选取了民事诉讼程序价值中几个具有典型性、普遍意义的基本问题加以分析:首先对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从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入手,对理想的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目标体系进行反思和重构。科学的民事诉讼不是对价值取向的单极追求,而应该注重平衡,兼顾各种价值取向。如何使整合后的民事诉讼程序价值发挥其应有作用?构建民事诉讼独立法律责任体系,不失为一条可行而又十分必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9.
民事诉讼中为了对专门、专业性的问题作出说明和判定,各国都建立了专家证人制度.我国虽然也有专家证人制度和专家意见制度,但现行的这些制度都不足以解决当事人和法官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更好地完善专家证人制度以及更好地利用专家协助办理案件,同时,使鉴定人和专家证人在相互交叉结合使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需要以建构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证人制度来支撑.  相似文献   
70.
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该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制约审判权和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然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原则、方式、程序等并没有作出细化和具体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